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 ![]() ![]() 日期检索
国内电解液市场集中度较高、盈利能力不足2024年07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扩能潮叠加下游高库存,我国电解液利润基本触底。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快速兴起,刺激锂离子电池市场迅速扩张。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需求随之出现爆发式增长,价格也跟随原料碳酸锂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以磷酸铁锂体系电解液为例,价格从2021年初的4万元/吨一度飙升至2022年初的12万元/吨。 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布局,我国电解液市场步入高速扩产阶段。企业加速产能布局一方面是看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下游锂电池需求端的强势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解液在电池材料各环节中介入门槛相对较低。从锂离子电池各环节看,电解液环节每亿瓦时电池对应的产能投资成本仅需200万元左右,是正极材料投资成本的1/50。同时,电解液生产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是企业介入锂离子电池业务的有效抓手。 2022年下半年以来,此轮“高歌猛进”的扩能潮引发的产业链过剩等风险开始显现。一是下游锂离子电池企业过度生产导致库存高位,突如其来的去库存周期叠加疫情消费不振,使电解液需求不及预期;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激进扩能导致上游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关键原材料价格出现“腰斩”。电解液价格由于缺乏成本端及需求端的强势支撑一路暴跌,至今仍未止跌。截至去年底,我国磷酸铁锂体系电解液均价已跌为2万~2.2万元/吨,行业盈利水平逐渐见底。 寡头效应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在行业竞争加剧、电解液产业链渠道利润大幅压缩的背景下,原料自供率高、产品性能突出、客户优势明显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更具优势。当前我国电解液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本增效成为头部企业打赢生存之战的关键。一是通过全产业链的延伸补足,降低原料成本。比如比亚迪从下游整车业务逐渐向锂离子电池,乃至上游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纵向布局。截至2023年底,比亚迪电解液出货量已排名全国第二。二是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一般来说,溶质锂盐、添加剂,以及电解液整体的配方是决定电解液性能的核心所在。同时,电池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差异化导致电解液配方个性化明显,电解液生产企业往往通过定制化产品与下游电池生产商进行深度绑定。头部企业多是与下游生产商签订长期订单。这些长期订单一般具有针对成本波动的调控手段,可以抵御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保证电解液生产企业相关业务的利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