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在额济纳旗2024年06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鹏
王 鹏 初夏时节,站在桥中央,脚下的弱水河咆哮而过,宛若戈壁上的一条黄色巨龙。 提起额济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深秋,胡杨林最美的季节,这里的金色与自然光的组合形成了世间奇景,吸引着众多游客。 十年前,吸引我们前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原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部的巴丹吉林大漠,开启了第一口井的钻探。 距离沙漠探区最近的额济纳旗,成了最适合安营扎寨的大后方。于是,随着拐子湖凹陷的进一步勘探开发,越来越多的石油人来到这里,参战单位有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研究院,中原石油工程公司。 从前一直安静的小城变得忙碌起来。我们录井项目部租住在一个叫团结小区的院落里。大家初来乍到,对这座小城充满了好奇。 额济纳旗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只有3万余人。在土尔扈特蒙古语中称其为“亦集乃”,意为“先祖之地”。 首次抵达时是初冬时节。宽阔的巴彦淖尔大街是额济纳旗的主干道,从南走到北,大约需要30分钟。街上行人很少,路两侧的饭店、宾馆、小商店不少,却门可罗雀。 “额济纳一直很安静。”房东宝音大哥告诉我,这里“一年盛一季,一季养一年”,只有到了每年10月的胡杨节,大量游客涌入,街道上才会热闹起来,如今街道上只能看见红工装的身影。 从额济纳旗出发到沙漠腹地工区,还要四五个小时。大漠里施工很艰苦,沙漠中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摄氏度,地表温度会更高;冬季最低温度接近零下30摄氏度。春冬两季大风强劲,常有沙尘暴,每个月要吃进不少沙子。 但乐观的石油人,如同额济纳的胡杨树一般,迎风而立、坚韧不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设置在额济纳的项目基地成了大家休憩的最佳之地。 每次往返于额济纳和沙漠工区,都要经过18公里长的胡杨林区。长年风力作用,让胡杨林的身形各异,或弯曲,或侧伏,极少有笔直挺立的。也许,很多游客只见过金秋胡杨的样子,可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却见过它春日萌芽、夏季繁茂、深秋落叶和冬日披雪。 “以弱水河的河水研墨,写出额济纳苍茫无际的生命痕迹。”这是一位文学老师对我的叮嘱。于是,喜欢写作的我,把额济纳的美写在了文字里。 转眼间,十个年头过去了。随着勘探开发不断取得发现和突破,巴丹吉林大漠里钻探的数十口井安装上了采油树。站在钻塔之上放眼望去,采油站、集输站等呈现出来的景色让额济纳旗改变了很多。这里修建了几条新的马路,以前的窄路也进行了扩宽。除了初来时常见的平房,还盖起了新的高楼。来往额济纳、巴丹吉林大漠的石油人更多了,也更为忙碌。 如果说额济纳是一把马头琴,脚下的弱水河就像这把马头琴上的一根琴弦。随昼夜更替,这根琴弦也不停地拨动,发出悦耳的声响。额济纳,给了我们深厚的滋养和深情的拥抱,我们,也用黝黑的脸庞和额头滴落的汗水,丰盈了弱水河的昌盛。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