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石油工程公司始终牢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职责使命,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一体化发展部署,全力支撑油气增储上产降本
深化一体化协同助产业链价值最大化2024年06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士振 李泰豫 马必才
本报记者 赵士振 李泰豫 通讯员 马必才 让294名石油工程专家走进甲方的办公室,与油田企业专家联合攻关,主动从源头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决策,实时服务保障现场施工作业;对一季度产能达标的129口井进行奖励,引导干部员工从关注过程工作量向注重产量转变。这些举措背后,是石油工程公司持续深化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石油工程公司始终牢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职责使命,全面落实集团公司一体化发展部署,聚焦油气经营价值最大化、工程消耗最小化,积极打造技术先导型油服公司,助力推动集团公司国内上游高质量发展。 观念再转变: 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变“挣工程款”为“产效益油”,服务支撑增储上产 日前,在中国石化深化上游一体化发展暨加快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推进会上,胜利油田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作开发难动用储量的经验成效令人瞩目:累计动用储量2亿吨,新建产能275万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中型油田;难动用区块每年的钻井进尺、收入均占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总进尺、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工作量不是等来的、要来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围绕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石油工程公司开展系列大学习、大宣讲、大讨论,所属各单位“一把手”带头转变观念,推动效益观从“挣工程款”向“产效益油”转变,通过持续加强与油田沟通交流,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度参与油藏地质与工程施工设计。 认知深化带来工作破局。顶层设计上,总部油田事业部与石油工程公司深化完善一体化联动考核,分别对油田、地区工程公司考核平均单队完成进尺增长率、平均单位进尺钻井成本降低率、平均新井产能达标率等,激励提升产建质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一体化夯实安全监管基础,选派安全监督人员与甲方联合办公,共同监管施工现场,减少甲乙方分头检查频次,提高监督质效。 所属单位层面,华东石油工程公司与东北油气分公司联合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专家工作室建设,与华东油气分公司签订常压页岩气一体化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经纬公司深度融入江汉油田未动用储量开发,助力新11斜-1侧井等获高产工业油流;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与河南油田强化一体化协同配合,在张页2井创区块长筒取芯收获率最高纪录。 价值引领、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加速向全板块辐射,在各油气田分公司支持下,石油工程公司正由专业效益最大化向服务产业链价值最大化转变。 效率大提升: 实施一体化提质提效,集中精力强技术,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 5月22日,四川省资阳市丹山镇,一条7米长的“气龙”从地层深处喷涌而出,现场一片欢呼。资阳2井经压裂测试,获日产125.7万立方米高产气流,无阻流量450多万立方米。 从高质量取芯摸清储层情况,到长水平段钻井+超高压体积压裂获高产,最终取得区域重大突破。“一下子给甲方找到了金娃娃。”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技术发展部经理吴玉君自豪地说。 只有不适用的技术,没有动不了的资源。石油工程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柏志认为,上游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工程技术有进一步突破。技术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支撑增储上产降本就做不实,引领转型升级就是喊口号。“集中精力强技术,是我们当前最核心的业务和工作。” 他们把技术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抓到底,在今年5月中国石化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技术交流会结束后,第一时间梳理出重点攻关推广技术24项,强力推进西南工区涪陵、川西、阳春沟3个重点示范区建设,针对井身结构、钻井液等开展专题调研,与所属负责单位逐一对接,明确攻关时限,细化责任分工。 (下转第二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