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青岛炼化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生聚理用”激活一池春水

2024年06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强
16.8K

    本报记者 刘 强

    6月6日,青岛炼化举办创新工作学习班,20余名青工与公司技术专家同频共振,瞄准炼油技术科技前沿,碰撞智慧火花。这是青岛炼化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举措之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多年来,青岛炼化把人才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构建完善“生聚理用”(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人才发展机制,激活了人才的一池春水。当前,公司上下创业士气明显提振,形成了有激情、在状态、勇作为、敢担当的干事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生才有道:推行梯次培养模式,强化年轻干部培育

    “来,小孙,你来摸一摸这个。还有小张,你也来试试。”这是青岛炼化炼油三部班前培训课上的常态化景象。青岛炼化首席技师、炼油三部主任技师喻波在班组的日常培训中,牢固树立贴近实际的理念,积极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摸一摸,碰一碰,装置就被你掌控”,是喻波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喻波为青工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有效促进队伍技能水平提升。多年来,喻波带的徒弟中有3人取得技师资格,3人取得高级工资格,2人取得工程师资格并走上管理岗位。“我们通过师带徒,让青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青岛炼化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专家徐君琪说。

    青岛炼化探索推行领军型人才、高层次技能人才和青年英才梯次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特点,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公司也在强化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他们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以实绩实干为导向,通过贯通任职、轮岗历练、党政交流、交叉任职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干部的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

    聚才有力:实施“揭榜挂帅”,对外广发英雄帖

    实施“揭榜挂帅”,对外广发英雄帖,是青岛炼化的聚才“法宝”。聚焦高质量发展,公司优化队伍结构,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新建项目,以需为导、靶向引才,及时调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对象范围。近年来,公司先后面向系统内招录成熟人才30多人,并从系统外企业招录成熟人才20余人。

    公司还定期举办“揭榜挂帅”暨青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围绕炼油新工艺、化工新材料、设备长周期运行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全体青工“张榜”。

    “通过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我有机会和聚丙烯专业顶尖专家沟通交流,受益匪浅。”炼油二部工艺工程师陈秉正是该活动的“揭榜”者。他坦言,这种压担子的培养方式让自己成长得更快。2023年,陈秉正领衔的“低电晕衰减率的标签用BOPP镀铝膜料开发”项目团队完成了相关产品科研开发,市场推广反响良好。

    除此之外,为畅通人才来源渠道,青岛炼化每年还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家“双一流”高校开展重点宣讲,招贤纳士。

    理才有方: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发展通道

    青岛炼化打造“三支队伍”(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上下畅通、左右贯通、并行成长的发展通道,将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变为“阳关大道”。

    炼油一部副经理潘玉涛原是一名基层生产调度员,对炼油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得益于公司提供的“三支队伍”发展通道,潘玉涛在多个领域得到锻炼,不仅专业水平有所提升,而且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增强。

    “感谢公司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让我的能力被充分认可。”通过职位公开竞聘,潘玉涛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成功晋升炼油一部副经理。

    为精准有效理才,青岛炼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政治素养、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工作业绩、培养潜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运行工程师、专业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三级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层级晋升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职位公开竞聘,建好人才选拔“蓄水池”。

    用才有效:搭建平台,发挥创新联合体攻关优势

    “我感到非常幸运,36岁时参与制定了《石脑油中微量含氧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行业标准,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如今,还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可以带着化工分析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山东省最美青工、青岛炼化检验计量中心班长、主任技师孙续说。

    青岛炼化积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成立专家工作室、劳模工作室、技师工作室,组织跨系统、跨单位、跨专业的创新团队,发挥创新联合体攻关优势,增强瓶颈技术攻关能力;针对装置生产难题,推进技术与技能融合,不断释放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效能提升。

    目前,公司与青岛康普锐斯合作研发的全国首套高压纯氢用2000标准立方米/小时液驱氢气充装压缩机,成功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空白。公司积极开发90号沥青、丙丁共聚等新产品,研发的功能性膜料、医卫无纺布通过欧洲无纺布联盟认证,有效促进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