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父亲的雨衣

2024年06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韩同帅
16.8K

我想,这是一种节俭习惯,更是一份情感、一份留念,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

韩同帅

父亲今年90岁高龄。每次回山东昌邑农村老家探望,我总能看到他那件特别的雨衣:虽不曾穿过,颜色崭新如初,却如同煎饼般变成了碎片。

记忆中,小时候夏天的雨水特别勤、特别大,沟满壕平司空见惯。我和哥哥姐姐整天在街道上的水流中嬉戏打闹,大人们则忙着跟天斗、跟地斗、跟雨斗。

这种天气,蓑衣就派上了用场,由于它质地厚密,挡雨效果好,穿在身上又不耽误两手干活儿,所以很受大家欢迎。

我家有一身蓑衣,儿时常见父亲挽着裤管、穿着蓑衣,冒雨掏水沟、干农活儿、送公粮。那个年代,蓑衣就是家里的宝贝。

几年后的一个雨天,在县城教书的堂叔来我家做客。堂叔穿了一件颜色明亮的外套,一问才知是雨衣,不仅轻便,防雨效果还好。从此,我就非常渴望我们家也能拥有这样一件雨衣。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胜利油田工作,单位配发的劳保用品中就有一件雨衣。我喜不自胜地赶回老家,打算将雨衣作为参加工作的见面礼送给父亲。

接过雨衣,父亲满眼放光,小心翼翼地从包装袋里抽出雨衣,摊在炕上,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这瞧瞧、那摸摸。一会儿说质地真好,一会儿夸样式真棒,还把鼻子凑上去闻,有些刺鼻的胶味也没有让他感到不适,反而赞不绝口:“这个味道,真好!”一副满心欢喜、爱不释手的样子。

突然,他直起身子,把雨衣叠好推给我,清了清嗓子说:“不用啊不用,这玩意儿乡下用不着,也用不惯,你还是带回城里自己留着用吧。”我推说坐办公室用不着雨衣,有把雨伞就够了。一再坚持之下,父亲才勉强把雨衣留下。

回到油田,我总想象着父亲风里来、雨里去,威风凛凛地穿着我送的雨衣。直到有一年夏天回去,却发现他居然还在用蓑衣,我难免有些愠怒:“爹,你怎么不穿雨衣呢?”

父亲脱掉布鞋,爬到炕上,打开衣柜锁,搬出里面一层层的被褥和衣物,从柜子最下面捧出了那件叠得方方正正的雨衣。父亲双手捧着雨衣,满脸自豪:“这可是你成为公家人发的第一件雨衣!”可是展开一看,都已经断成了一块块的煎饼状了。父亲满脸懊悔,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忙活了大半辈子,父亲过惯了贫穷困苦的日子。骨子里,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一切都留着、攒着、放着。旧东西修了又修、补了又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直到再也无法修补才会丢弃。那件碎成片的雨衣就是这样,至今他都舍不得扔掉。

(作者来自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