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2024年06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军 凌再申 王森林
16.8K

问:新质生产力在提高炼化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青岛炼化安全环保部经理 王 军:

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等手段,提升炼化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

青岛炼化通过科技赋能生产,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过程安全管理为切入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及5G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青岛炼化建立多参数组合预警模块和报警推送平台,提升了报警权限管理的级别,完善了报警沟通分析机制,实现了对关键参数的“小偏差、小异常、小波动”的预发现和预报警,同时,深化了电子巡检仪的应用,增设了定量参数智能比对,确保现场重点部位、关键设备和关键参数的有效监控与检查,实现对生产现场“小偏差、小波动、小异常”的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建设视频分析与危险事件智能识别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能够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明火、烟雾、劳保着装违规等隐患;利用北斗技术实现人员、车辆的精确定位跟踪,有效防范了人员聚集风险。

在应急响应方面,我们利用DCS信息集成技术集中展示事故处置步骤、关键阀门位号、关键设备状态等信息,实现应急措施一目了然、处置操作从容准确、应急响应及时有效。我们还根据不同的事故现象,在DCS中嵌套了判断程序,辅助员工在第一时间判断事故类型,实现事故监测预警,为事故的快速准确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问:炼化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镇海炼化安全环保部经理 凌再申: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镇海炼化秉持“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成长是最大的关爱”理念,以加速“新兵”培养为核心、加快人才成长为目标,实行“全员大练兵”。

聚焦岗位能力制定培训路径。镇海炼化聚焦不同人群岗位能力要求,分别搭建新员工三阶段、技能人员三阶段、技术人员四阶段、管理人员四阶段进阶式培养路径;构建“一本指南+五本指引+N套岗位”学习手册的培训指引,根据不同群体制定进阶式培养路径;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培训”的原则,由业务部门负责专业培训工作;构建“教练员”网格培训体系,明确“总教练、主教练、师傅”三级网格责任,负责网格成员培训。

开展实战实操抓基本功训练。镇海炼化建成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消气防等六大专业实操基地,统筹组织工艺操作、设备结构、隐患排查等实操培训;132套仿真系统到现场进班组,通过上岗考核、仿真竞赛等方式调动员工仿真操练积极性;利用停工检修契机,搭建跨装置、跨区域、跨部门共享锻炼平台,“老兵”带“新兵”深入现场学习开停工等操作,实现新员工装置检修经历全覆盖。

以多元化培训资源促全员练兵。镇海炼化投用大练兵信息化平台,“一人一策”推进全员大练兵;打造“老兵讲堂”,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老兵”上讲堂传授经验;在线培训系统开发入库工艺知识、设备知识、操作行为等893门课程;通过统计日常培训、授课辅导、见习锻炼、轮岗培训等措施,激励全员主动参与培训。

问:下一步,炼化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培育安全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川维化工安全总监 王森林:

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要摒弃传统的安全管理,相反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当前,安全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更加复杂。炼化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九江石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人员定位、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建设和应用,着力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要不断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川维化工正在试点运用受限空间光纤照明系统,以达到彻底解决受限空间作业照明防火防爆、防漏电触电问题的目的;全面推广使用塔吊智能监控系统、挖机配备360度环绕影视监控系统,彻底消除操作人员视野盲区;全面推行吸污车进行清淤作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从源头上规避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风险。

要大力增强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川维化工正在推行复杂受限空间作业配置逃生呼吸器,着力解决普通空气呼吸器在受限空间作业不适用、不好用的问题;加强“无人机+指挥车”等应急救援智能化技术应用,以技术手段支持现场应急指挥决策;加强新型应急救援智能化装备配备和实战化应用,探索应用消防机器人、自摆炮等,实现无人阵地方式灭火,着力提升专业应急救援水平。

(刘 强 彭 晨 汤红梅 赵 欢 黄 瑾 张霖霖 采访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