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86岁“老钟”护今昔同安2024年06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羽念 俞晓丹
杨羽念 俞晓丹 在浙江宁波石油三官堂油库有这样一名“老员工”,虽已86岁高龄,但身子骨依然“硬朗”,声音洪亮,而且一年到头每天都“执勤上岗”,迎来送往油库员工。它,就是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的同安钟。 铜质同安钟于1938年4月制成,寓意警钟长鸣保安全,故名同安钟,由当时一个名为全体服务团的组织赠予同安火警会。每当有火情发生,同安火警会专职人员敲响此钟,消防人员即可迅速出警救火。 1958年,三官堂油库开始筹建,鉴于油库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宁波市武装民警中队受政府委派进驻保卫油库安全,并带来了同安钟。1977年,民警中队结束保卫工作撤离油库时,将此钟赠予油库,寄语油库“警钟长鸣保安全”。同安钟与浙江宁波石油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启。 经多年发展,如今,三官堂油库已成为总库容量8万立方米、浙江省油品种类最丰富、公路日均发货量最大的油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智慧能源中转站。 “当——当——当——”2016年,三官堂油库机修组员工英信洲为“老钟”重新打磨了一枚崭新的钟锤,还系上了一根鲜艳的红丝带。他试着敲了敲,声音还是一如从前响亮有力,未曾改变。这一年,同安钟正式在三官堂油库行政楼一楼大厅安了家,提醒员工在工作中要时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019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发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石油石化行业)名录,同安钟成功入选。 “‘老钟’是我们油库安全生产中的监督员,钟声所及,今昔同安,来,请大家敲响它。”每年,当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代表在公众开放日走进三官堂油库,青年解说员邹炎彬都会向大家这样介绍“老钟”。 经过86年的风风雨雨,同安钟依旧保存完好,身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在同安钟的见证下,三官堂油库一直安全平稳运行,“钟声所及 今昔同安”的安全文化理念也成为其永不磨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勉励着一代又一代浙江宁波石油人为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不断努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