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婧
“茫茫松辽启征程,巍巍西南战天险。乐在巴蜀找油气,红装铁骑勇当先……”激昂的《西南油气之歌》萦绕在西南油气分公司企业文化展厅。展厅陈列柜里,一枚看似普通的黄铜印章,在方寸之间见证了几代西南油气人矢志不渝、艰苦探索、扎根四川盆地为国“壮气”的峥嵘岁月。
这枚刻着“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的黄铜印章,制作于1979年——原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成立之时。虽然当年指挥部刚成立,但这支队伍的卓著功勋却要往前细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部和地质部在多个盆地开展石油普查和会战,努力实现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原西南石油局前身的几支队伍在松辽平原开展石油普查勘探,为发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立下功勋。1964年,为助力三线建设,原西南石油局主体队伍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快速入川,千里南下完成队伍转移,并瞄准川西北、川中、川东北三大区块,取得中坝、雷音铺、福成寨、黄龙场等一批油气发现,奠定了四川盆地早期油气勘探格局。
1979年,刚刚成立的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迎来好消息,在四川阆中的川30井钻获日产凝析油120吨、天然气75万立方米。该井是川北首口油气发现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在四川成都听取指挥部汇报后指示,“星星点点的油气,地质部门可以试采,及时利用”,由此结束了原西南石油局只探不采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原西南石油局扎根川北、辐射西南,拉开西南油气事业发展序幕,把油气开发摆到与油气勘查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逐步丰富和发展陆相致密砂岩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技术,完善管网和采输系统,积极推进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
1983年,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更名为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这枚黄铜印章光荣“退役”,但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却并未卸下。西南油气人一直扎根我国天然气工业的摇篮——四川盆地,矢志找油找气。
2000年,这支几经改革的队伍加入中国石化,变身西南石油局。他们勇当集团公司天然气发展主力军,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实施专业化重组,坚持做大做强油气主业,大力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纵深推进川西、元坝非常规勘探开发,成功开发石龙场、新场、孝泉、成都等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初心不变、精神永存。近年来,西南油气分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始终铭记那段火热岁月,持续聚焦四川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深层页岩气、深层致密砂岩气三大领域,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科技提升质量效益,深化基础研究和地质认识,攻关特色理论技术和工程工艺,取得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喜人局面,以及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功开发世界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发现并建成超深层潮坪相白云岩新类型气藏川西气田,高效开发窄河道致密气田中江气田和超深层特低孔致密砂岩气藏合兴场气田,加快推进我国首个深层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产能建设……
那枚黄铜印章承载的红色记忆深深烙印在一代代西南油气人的基因里。2024年,西南油气分公司将大步迈向下一个宏伟目标——建成千万吨级大气田。西南油气人将继续砥砺前行,用平凡铸就荣光,以奉献谱就华章,书写更宏大、更绚烂、更精彩的高质量油气勘探开发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