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工程企业应做产业创新的推动者2024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胡 敏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广州(洛阳)工程公司首席专家 胡 敏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驱动力,产业创新又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工程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工程技术优势,把一项项创新成果转化为一套套生产装置、一座座崭新工厂,就是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持协同创新,当好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桥梁。近年来,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太阳能利用、风光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虽已取得领先优势,但相关技术成熟度相对传统能源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新能源发电效率不高、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堵点”。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中高端产品、装备和技术仍依赖进口。作为工程企业,应在产学研设“一条龙”攻关中发挥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在工程设计中积极采用科研院所前沿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做好首台(套)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工程技术开发,为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把来自生产一线的迫切需求反馈给研究单位,促进研究单位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成果。例如,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和中原油田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装置的建成投产,就是系统内科研、设计、生产企业齐心协力共同攻关的结果,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打造了科研创新与工程示范的样本。 采用“技术+服务”模式,为生产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延链强链提供增值服务。作为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企业,既能较早地从市场获取相关项目信息,又能利用专业配套的工程技术服务优势促进项目落地。因此,工程企业应发挥优势,积极参加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产业链规划、项目咨询、可行性研究与方案设计,为客户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当好智囊。同时,要注重加强与系统内外专利商的合作,通过工艺包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等形式,成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打造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广州(洛阳)工程公司承揽的恒力(大连)石化高性能树脂、联弘新科锂电材料等项目就是成功案例。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高端服务拓展项目市场,应该成为工程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