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金胡杨

2024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孔守曾
16.8K

孔守曾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顺着一条沙漠公路向南,就能看到密集的胡杨和丛丛红柳,旁边矗立着一座特殊的小站,银灰色的储油罐和黄色的管道格外醒目。这里就是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金胡杨计转站。

金胡杨计转站现有12名员工,负责站内20余口油水井的计量、巡检工作,以及30余台设备的维护保养,日处理原油2000余吨,曾被集团公司评为五星级站。自1999年8月建站以来,这里的员工始终立得稳、扎得深、耐得住寒暑、守得住寂寞,坚守在大漠深处,为油气生产默默奉献着。

站里员工80%以上是工龄超过30年的老师傅。今年57岁的张守联,是第一个报名来到金胡杨计转站值守的员工。“在现场听着泵声,闻着油味,倒着流程,感觉更痛快。”曾经干过钻工的他,不喜欢待在办公室,更愿意去站里倒小班。

20多年来,他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感情,大到每台外输泵的脾性,小到每条流程的声响,他都了如指掌。平时工作的每个环节,他都细心对待。有一次,他正在计量间取样,一口注气井因抽喷造成站内系统压力突然升高。面对异常情况,他沉着应对,立即关闭计量阀门,随后控制卸压,并配合巡检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穆青海年近60岁,是站里年纪最大的员工。工作40年来,他干过勘探,当过采油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尽职尽责。如今,他已在金胡杨计转站坚持倒班8年。

每隔两小时要巡检一次,每天要录取300余项资料数据,这就是穆青海的工作日常。在脱硫装置区域巡检,他还要背负重达12公斤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工作。班长陈寿义担心他太累,希望替他巡检,他摆手拒绝:“你别嫌我老,我能行。”

“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这是他们的值岗理念。穆青海常对年轻员工说:“干一天就要尽一天责,把每一件小事干好,就是一种奉献。”

金胡杨计转站地处风沙口,每次沙尘暴过后,站内的设备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沙尘。陈寿义带领大家,用棉纱和刷子一一进行清理,确保设备清洁、干净。

在金胡杨计转站,还有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的殷武、任劳任怨的魏兰萍等一批员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胡杨顽强不屈、永不言弃的精神。

如今,一茬茬的老员工退休了,一批批的年轻员工跟上来。

张亮曾是金胡杨计转站最年轻的员工,担任过三年班长。“老石油身上那种乐于吃苦、踏实认真的工作干劲儿,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要把他们身上的精神传承下去,落实到工作中。”现在,他是采油管理一区的生产调度员,挑起了油气上产的大梁。3月,在于奇区块多口新井投产期间,他吃住在现场,组织协调流程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