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那段青葱岁月2024年04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龙泰良
龙泰良 半夜醒来,发现侄女发了个湖南隆回二中历届校友名录的截图过来,上面87届理科复读2班,列着我的名字。 浏览着全班140多名陌生又熟悉的同窗名字,我再也无法入睡,一幕幕尘封往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37年前的9月1日,我扛着个大帆布袋来到了隆回二中。在大门口办完手续后,老师一指旁边,说,教室在那儿,门口有理2班牌子。 这是一间由车棚改成的临时教室,密密麻麻摆了140多张课桌。我到得比较早,找了个相对靠前的位置。课桌很小,大家会把常用的书竖列在桌面四周,中间仅够铺开一张试卷,这空间也将自己与同学隔离开,成了私密空间。 临时征用的车棚,砖瓦结构,不隔热,也不隔音。50多米外,国道上大货车呼啸而过的轰隆声,常常盖过了老师的讲课声。夏秋时节,热气从泥瓦屋顶灌注而下,与140多个青春洋溢的身体散发的热量交织,教室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蒸笼,汗湿衣背是常有的事。 那个年代,学校没有风扇,大家就用作业本扇风。有男生实在熬不住,晚自习时赤膊上阵,很快就被女生呵斥,尴尬地穿上了汗衫。 二中是隆回名校,老师讲课水平自然是很高的。我是职业中学的底子,偏科严重,英语和物理成绩尤其惨不忍睹。学得好的同学告诉我,学好英语,就是要多背单词多刷题,物理也离不开刷题。我便捧着本英语字典没日没夜地背,一有空就刷英语和物理试卷。 复读班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毕竟都是一帮经历了高考挫败、目的非常明确的人,大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师们多是上完课就走,班主任没要事也基本不来。同学们上课时听得很认真,自习课时各取所需。早、中、晚三餐的时间被无限压减,基本是一阵风跑过去,风卷残云般吞下几两米,就又窝回教室学习。下午放学后有人闷在教室,更多的人则是找别的地方学习。 记忆中唯一例外的,是隔壁班一个男生,每天午饭和晚饭后,都会一个人在操场上踢足球。他脚下带着球在操场上拐着弯儿跑,更多时候是对着石墙踢球。足球砸在石墙上,发出一声响,弹得远远的。他就小跑着追过去,用脚把球盘带回来,再踢向石墙。 下午课后,我喜欢到学校围墙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背单词。那里清静,空气清新,感觉效果也比在教室要好很多。多数时候,我会一直待到晚自习开始才回教室。 我们的宿舍也是临时征用的。用砖头垒成床腿,铺上木板,搭成大通铺。一间房十几个人,每个人大约只能拥有两个身位的空间,有时候睡着了一翻身,就会压着旁边的同学。 对我们这些男生来说,去洗澡房洗澡是奢望。既没有条件,更没有时间去排队。不管三伏还是三九,大家都是在室外水龙头旁,接上一桶凉水往身上浇,又快捷又干脆。 晚上11点宿舍准时熄灯。但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精力还旺盛着。于是天南地北地侃,什么话题都有,有时也会因为课堂上老师抛出的某个问题或者某个难解的题目争论不休,偶尔也会有人憧憬未来,但这样的话题一般很难延续下去。 虽然大家都憋着劲在拼前程,但心里都清楚,前面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场考试决定命运,谁都心中没底。 学校传达室的门口竖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有哪个学生或老师的信件、汇款单。那时候,黑板上经常会写着“马萧萧领汇款单”,而校广播里也经常有马萧萧在某报某刊发表诗歌的喜报。这让同样爱好文学的我,记住了高三文科班马萧萧这个未曾谋面的校友,以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的文字见诸报端,拿到稿酬,脑海中都会出现那面小黑板,和黑板上那个醒目的名字。 复读的日子是紧张而枯燥的,复读班的氛围也是压抑的。这种紧张、枯燥与压抑,很容易让人崩溃、退却。能让我坚持下来的,是家人的期盼和自己的初心。 我在二中的学习生活,满打满算也不过300天。但从37年后的今天回看,那青葱岁月,却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300天里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当年莘莘学子,如今已知天命。变化的,是沧桑容颜,不变的,是赤子之心。 (作者来自茂名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