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胜利油田

以“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4年04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16.8K

□本报记者 王维东

走进胜利油田发电厂灰场,700亩的土地被蓝色光伏板填满,庞大的阵列依次排开,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玻璃海”。这是胜利油田单体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规模37兆瓦,年发电能力500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截至目前累计发电超过1亿千瓦时。

近年来,胜利油田统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立足自身油气生产场景,聚焦新能源高端化、市场化、规模化,大力发展光伏、风能、地热、余热等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构建多元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季度,油气生产绿电占比突破20%,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胜利油田统筹绿电和火电、外购电和自发电、发电和用电资源,建成国内首个油气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支撑了新能源规模化消纳,实现从能源消费向能源调节转型,提升了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胜利油田还积极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在牛页地区页岩油勘探开发中,生产用能通过“光伏+网电”实现。胜利发电厂灰场光伏发绿电直供页岩油钻机。首个“空气能+光热”多能互补项目投运后可完全替代接转站外购天然气,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605吨。

目前,胜利油田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巩固油气产业,壮大新能源产业,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形成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油气开发和绿色低碳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子,书写端牢能源饭碗的“胜利答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