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新闻会客厅2024年04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 川西气田的发现对后续海相勘探有何启示意义?从超深海相气田效益开发来看,还需要攻克哪些难题? 川西气田的发现证实,除了前期认识的高能礁滩相及大型不整合面岩溶可发育规模储层,中-低能潮坪相也具备发育规模储层的条件,大大拓宽了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川西气田十余年的曲折勘探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突破认识上的禁锢,坚持基础地质耕耘,创新勘探技术,就一定能够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 川西气田完钻井超深(>8000米)、高温(150摄氏度)、高压、高含硫化氢,安全顺利建井面临巨大挑战。要进一步提速提效,还需要不断提升井下工具、工作液性能技术指标。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的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阵地。所发现油气田具有规模整装的特点,是培育大中型天然气田的主战场。国家高度重视深层油气资源开发,中国石化确立了大力发展天然气的战略部署,川西超深海相气田的成功开发是“做大做强海相常规气”的生动实践,为同类型气田高质量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借鉴。 ■川西气田钻井施工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超深海相气田钻完井工程工艺还要突破哪些“卡脖子”技术? 川西气田钻完井施工面临气层埋藏深、地层倾角大、地层破碎导致井壁易失稳、水平段长、压力窗口窄、复杂的多压力系统并存等工程难点。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了破碎性地层成膜封堵白油基钻井液体系,构建了深层长水平段水平井完井井筒准备技术体系,确立了“衬管+滑套分流”为主体的完井工艺等,实现了气田高效开发,创造多项区域施工纪录。 超深海相气田钻完井工程工艺亟待突破的“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上部大尺寸井眼提速困难,配套工艺有限。因井身结构受地层压力体系、设备能力和开发成本等限制,提速工艺受限。二是多压力系统并存同一裸眼段,漏喷同存风险高,井控工艺技术急需攻关。裸眼段长、多个高低悬殊的压力系统并存,油气显示层位多,储层裂缝孔洞发育,给钻井工程带来了巨大挑战。三是工程地质情况复杂,深部地层认识不清,安全高效钻井难度大。四是超高温材料选择、研发难度大,抗高温防塌钻井液等技术急需提升。 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工程技术集成应用,集智攻关破解系列工程问题;研究自动化智能钻井装备、超高温井筒工作液、数字化施工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对传统优势技术的迭代升级,提高深井超深井安全、快速、优化钻井能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