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4年04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马 玲
16.8K

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卢常佳 提供
2024中国氢能展现场。卢常佳 提供
阅读 提示

    3月26日~28日,“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简称:2024中国氢能展)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氢能联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联合主办,主题为“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325家氢能企业参展,展品覆盖氢能制、储、输、运、加、用等全产业链。2024中国氢能展搭建了绿色氢能制储输用创新融合发展的展示舞台,赋能绿色氢能产业生态、加速全球多边合作,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马 玲

    3月26日~28日,“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简称:2024中国氢能展)在北京举行。2024中国氢能展由中国氢能联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联合主办,主题为“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325家氢能企业参展,展品覆盖氢能制、储、输、运、加、用等全产业链。

    全球首个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首次公开亮相、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正式发布、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组团上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合作倡议发布、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一大批氢能领域的核心装备集中登台亮相,一系列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最新举措密集发布。

    氢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发展

    氢能是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抓手,是重塑能源谱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加速形成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氢能发展的政策措施。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并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氢能作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目前,随着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基地建设、氢能高速、海洋氢能等创新应用工程加快实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及装备自主化持续深入,氢能企业融资及上市步伐加快,中外双边、多边氢能合作日趋频繁,氢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日益强劲。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副总经理刘聪敏说:“伴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落地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的稳步推进,发展氢能已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氢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规划和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超过400个,已建成加氢站约48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2万辆,氢能在交通、化工、冶金等领域起到广泛的示范应用。

    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2024中国氢能展搭建绿色氢能制储输用创新融合发展的展示舞台,赋能绿色氢能产业生态、加速全球多边合作,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氢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325家氢能企业参展,展览规模比上届扩大了三倍。

    2024中国氢能展聚焦绿氢技术与氢电协同发展,氢电协同发展正逐步成为我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中科院大化所等代表性央企及科研院所牵头承接多项氢能绿色制取和氢电耦合研发专项任务;模式创新方面,中国氢能联盟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清洁氢项目库,在典型城市开展清洁氢能认证和减碳资产开发,加快降低绿氢成本;标准建设方面,中国氢能联盟发布全球首个《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氢的标准与评价》,并正在升级为行业标准;示范应用方面,国家能源集团联手中集集团共同开发海洋氢能示范建设,以及宁夏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工程、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

    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发布

    3月26日,在2024中国氢能展上,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简称:“氢洲”项目)发布。国家能源集团将携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氢能项目标杆和国家西氢东送核心节点,这意味着国家能源集团在融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两横一纵”全国绿色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布局上再进一步。

    国家能源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氢洲”项目作为规模化、一体化、生态化、市场化绿氢项目落地解决方案,以建设鄂尔多斯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为目标,依托鄂尔多斯丰富的资源基础,发挥国家能源集团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势、中国氢能联盟生态优势及氢能关键技术创新优势,落地清洁能源供应场景、创新氢储运场景、多元化应用场景和产业服务生态场景。

    据悉,“氢洲”项目将打造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基地,以规模化引领氢能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绿氢产能每日超700吨;落地我国首个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填补国内氢能技术、标准检测实证基地空白,实现3项以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落地;打造全球首个以氢能为内核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实现科技引领,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与以欧阳明高院士团队为代表的国内创新机构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绿色氢能国际示范合作平台,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推动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示范,持续输出国际影响力。

    作为标杆示范引领,“氢洲”项目将致力打造成本标杆、储运标杆、规模标杆、场景标杆,并计划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同类型地区复制推广,后续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落地,为我国万亿产值规模氢能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级绿氢重大装备准备就绪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我国氢能产业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很大进步,但一些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仍亟待突破。”刘聪敏说。

    在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创新服务链专区,以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我国氢能领域首台(套)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凸显我国加速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装备首次公开集中展示,代表氢能新质生产力“秀肌肉”,彰显了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前沿新兴动能。

    一辆名为“氢迹”的厢式货车格外引人注目。现场讲解员介绍:“这是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填补了全球在氢气品质移动、快速检测领域技术装备的空白,是全球首个能满足制氢厂、加氢站等多场景氢气质量在线分析检测需求的移动实验室。”

    氢气品质检测和管控一直是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气体痕量分析难度极大,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卡脖子”技术。而要实现痕量气体高精度分析的可移动化,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研发中心高级经理杜玉琦说,经过刻苦攻关,首创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最终实现氢气质量一体化测试,其中硫化物检测限可达十亿分之一,指标全球领先,全流程分析时间由一周缩短至3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这辆一体化零碳排放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将燃料电池车与检测系统完美融合,对氢气的检测完全处于实际应用环境下,真正做到了世界首创。

    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只是我国在氢能产业领域取得突破的一个缩影。在展会现场,还有更多展示氢能技术的创新成果。一体化移动式燃料电池用氢质量分析仪是全球首台满足ISO 14687-2019和GB/T 37244-2018中13项杂质检测要求的氢气品质移动快速检测系统,5兆瓦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是国内首台(套)完全涵盖 GB32311等标准测试项的大功率碱性电解水一体化综合测试平台,填补了全球规模化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平台的空白,可以实现小室电压、电流在线测试、高精度压力和温度控制等功能。上述设备即将“落户”鄂尔多斯,推动国内首个国家级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建设,带动“氢洲”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整体建设。此外,一站式海上绿色氢醇氨生产作业系统作为海洋能源岛概念平台,是解决500~1000兆瓦规模深远海海上风电离岸远、并网成本高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为推动我国氢储运关键技术和产业链自主化,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组团上阵,合力抢占全球先进储运技术创新高地。据悉,该平台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如规模化液氢储能系统、新型碱性电解槽、氢气防爆抑爆装备等。平台的建成将有力推动我国氢储运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链自控,掌握国际氢能话语权,实现我国氢能技术从“跟跑”向“领跑”的跨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