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
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4年04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郑松青 李广超 张文彪
16.8K

    □郑松青 李广超 张文彪

    目前,我国综合含水率超过60%的高含水油田动用地质储量256亿吨、年产油量约1.4亿吨,均占全国的70%以上,是我国原油开发的主阵地和原油保供的“压舱石”。但高含水油田的采出程度高、生产成本高,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创新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始终把“提高采收率”作为开发永恒的主题,根据不同类型油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在精细注水、化学驱、注气及稠油热采等开发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高含水油田控制和降低递减率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针对高含水油田特点和开发矛盾,创新形成了整装油藏精细流场流线调整、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等精细注水开发技术系列;建立了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技术,其中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无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已工业化推广应用;稠油开发方面,形成了吞吐转蒸汽驱、多元热复合驱、化学降黏冷采、细分加密等技术;气驱方面,形成了陆相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及配套工艺,推动了老油田开发极限不断突破,胜坨、孤岛、埕东、双河等老油田采收率在50%左右,部分开发单元的采收率甚至超过60%。

    目前,高含水油田开发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是高含水油田采出程度高,剩余油更加分散,现有开发理论和技术仍不能满足“双特高”老油田效益开发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二是高含水油田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必须平衡好产量与效益的关系;三是油田每年注入地下大量化学剂,采出大量污水污泥,同时存在设备老化、能耗高等问题,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挑战。

    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更加注重多信息融合油藏精细描述、特高含水阶段渗流及剩余油二次富集机理研究,建立特高含水阶段开发理论和模式,指导老油田高效开发;第二,加强低成本控水挖潜及采油工艺技术攻关,开展“水驱+”、新型复合驱、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热+剂+气”、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等新技术及技术组合的协同研究与试验;第三,加快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等新技术和新材料跨界融合,探索智能纳米驱油、分子采油、微生物降解残余油生成气等前沿技术,搭建多学科集成化管理平台,建设绿色智能油田,助力老油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