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炊事班里的“实验”2024年03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均 张婉玉
●张 均 张婉玉 “五斤面、七钱盐、两个鸡蛋……”3月4日,华北石油工程西部分公司沙特工区SP-276井队厨房里,井队长张红和炊事班的师傅们正在进行一场炸油条“实验”。这场“实验”,源自员工柯君飞在点餐卡上的一段留言:“要是能吃到油条就好了。” 看到这条信息后,张红立刻组织炊事班长刘国厂,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联系国内具有制作油条经验的亲戚,了解掌握炸油条的方法。然而,炸油条所需要的泡打粉、小苏打、酵母粉等这些在中国菜市场随处可见的配料,在沙特市场上却难以找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到刘国厂对着点餐卡发愁,张红立刻与远在国内休假的同事联系,买齐配料,千里迢迢将配料背到沙特工区SP-276井队。 为了不浪费这来之不易的材料,张红和刘国厂立刻组织炊事员先小规模尝试。揉面、擀面、醒面……在烟雾缭绕中,第一锅油条出锅了。然而,掰开油条发黑的外皮,里面的面胚却没熟透。 第二锅出来,油条形状不一,口感太硬。这让前来试吃的员工们连连摇头。张红和刘国厂带着炊事员们一起查找原因,不断完善炸油条方案,开始了第三轮实验。在大家协同配合、相互提醒下,终于,一条条面坯在油锅中变得金黄饱满。 当锅内一根根油条被捞出、晾凉,摆到餐厅供大家品尝时,大家都赞不绝口。吃着外焦里嫩、蓬松暄软的油条,沙特籍员工阿巴斯和萨拉也竖起了大拇指:“这比过年吃的饺子还好吃,我们又尝到了一种中国美食,太幸福了。” “早餐食谱又可以给大家增加花样了。”井队长张红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笑着说,“身处海外,远离家人,吃得好一点,也能让大家缓解一些思乡之情。” 如今,点餐卡已经成为SP-276井队员工的“连心卡”。井队长张红和炊事班长刘国厂每周都会收集大家的美食需求,尽可能克服困难逐一满足。胡辣汤、水煎包、麻辣烫等在国内随处可见的美食,现在也能时不时地端上沙特工区SP-276井队员工的餐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