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开拓者”

2024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陈 琦 申菲菲 尹 倩
16.8K

?团队围绕提高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展开讨论。 边广治 摄

    【二氧化碳管输、驱油与封存创新团队简介】

    团队由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创新团队、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二氧化碳捕集与管道输送创新团队组成。他们攻关发展了陆相油藏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理论,创新形成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油与封存技术体系,以及CCUS全流程技术系列;在二氧化碳高效捕集技术、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二氧化碳强化气驱采油注采集输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核心成果。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陈 琦 申菲菲 尹 倩

    “怎么把CCUS百万吨级示范区效果搞得更好,谋划第二个百万吨示范工程项目,同时继续寻找新阵地,与当地更多企业合作开展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CCUS研究首席专家张传宝介绍,这是他所在的二氧化碳管输、驱油与封存创新团队近期正在做的工作。

    在过去两年,该团队先后拿下两个“第一”——国内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国内首条百公里级二氧化碳长输管道。

    2007年,科研人员在特低渗油藏高89-1块及孤岛、孤东油区单井增产中开展二氧化碳驱先导试验,利用二氧化碳给油藏补充地层能量,逐步形成了高压混相驱技术,这也是二氧化碳在胜利油田首次走进矿场试验。

    “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量。”团队的另一成员——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试验室党支部书记张东说,二氧化碳可以很好地解决滩坝砂油藏开发难题。转折出现在2022年,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胜利油田开始扩大二氧化碳驱油规模。去年,仅在高89区块,二氧化碳就为胜利油田贡献了10万吨原油,采收率也从多年前的8%提高到如今的13%。

    面对“双碳”目标,如何把驱油与封存兼顾好,采出更多的油、封住更多的碳?他们利用摸索出来的高压混相驱技术,把地层压力从20兆帕提高到30兆帕,让二氧化碳和油在高压下混合到一起形成混相带,让这个带就像推火车一样把油驱出来。

    想要实现二氧化碳跨越百公里、解决好“路上”输送的问题,是当初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另一道难题。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输送管道的设计建设、稳定运行的难度更高,国内没有二氧化碳高压输送的先例。

    作为有着十余年油气长输管道设计经验的技术专家,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范振宁第一次接触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时,感到颇为棘手。

    为解决工业碳源多元组分二氧化碳的流动保障、超临界压力管输的腐蚀与泄漏安全防控等问题,他们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摸透管输二氧化碳的特性和关键,突破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工艺、安全、投运、增压装备等技术,形成涵盖工程设计、建设、运维等全过程的二氧化碳管输关键技术,实现了管道输送的自主设计建设和安全运维管控。

    团队成员留言板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CCUS研究首席专家 张传宝:

    被评为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更是鞭策。我们将持续加强基础理论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扩大CCUS产业发展阵地,谋划胜利电厂百万吨CCUS及国家级CCUS示范工程建设,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中国石化世界领先发展方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