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为高质量钻探建起“绿色通道”2024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任丽丽 蒋琳琳 王海波
【复杂地层井筒强化创新团队】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复杂地层井筒强化创新团队共28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2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人。团队致力于复杂地层井筒强化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体系、新工艺研究,持续攻关复杂地层井筒强化关键技术,助力西北、西南、东北、鄂北等复杂油气区域勘探开发。 本报记者 任丽丽 通讯员 蒋琳琳 王海波 近日,沙漠腹地的塔河油田TH121183井顺利完钻,解决了因地层坍塌阻卡严重造成多次卡钻的技术难题。这是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复杂地层井筒强化创新团队应用化学固结技术强化井筒安全取得的新突破。该技术有效控制了恶性漏失和井壁坍塌,实现了塌漏同治,为破碎地层塌漏同存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施工效果得到西北油田和钻井施工方的一致认可。 井壁失稳与井漏是钻井最常见的井下复杂问题,严重制约油气井安全高效建井。“井筒强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保障了顺北、川西、元坝等油气田高效勘探开发,对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团队带头人李大奇说。 控制井壁失稳与井漏的井筒强化技术,是国内外超深层、深水、复杂油气藏及非常规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为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工程院组建了该团队,专业包含岩石力学、流体力学、油田化学、石油工程等多学科,推行地质工程一体化、“科研+现场”一体化的方法,同高端院所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攻关。 团队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机理研究为基础,以材料和配套技术为载体”的创新发展思路,开展理论方法创新,加大新材料、新体系、新工艺研究力度,深化复杂地层精细描述、大型物模重构,探索失稳和漏失机理及防治方法,形成了复杂地层塌漏同治井筒强化理论,研发了高强支撑剂、化学固结堵漏剂、止裂剂、环境响应封堵剂等4类16种处理剂,推动井筒强化核心技术适应新情况、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他们研究形成了致密承压堵漏、化学固结堵漏、高强度强滞留堵漏、靶向封堵防塌钻井液、纳微米封堵钻井液和强封堵油基钻井液等6套特色井筒强化技术,有效解决了深井超深井面临的诸多世界性钻井技术难题。这些技术在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等地区的近500口井广泛应用,塌、漏复杂时效减少75%以上,套管层次减少1~2级,支撑顺北蓬1、顺北55X、顺北56X等9口井创造了亚洲及世界工程纪录,为加快中国石化重要区块勘探开发进程作出了贡献。 团队成员留言板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中心经理 李大奇: 我们将聚焦破碎地层井筒失稳和缝洞恶性漏失等世界级难题,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载体研发,努力打造井筒强化技术国内外创新高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保障复杂地层安全、快速钻井,支撑复杂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