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千亿方大气田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至此,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达260亿立方米2024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勇林 薛 婧 袁 鹏
本报讯 记者张勇林 薛 婧 袁 鹏报道:3月12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三个千亿立方米海相大气田——川西气田全面建成投产,具备20亿立方米天然气、13万吨硫黄年产能,可为我国西南地区及川气东送沿线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创新地质理论,发现新类型气藏。四川盆地蕴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00年,中国石化开始川东北深层海相油气勘探,先后在礁滩相领域发现普光气田、元坝气田。随后,西南油气分公司研究人员进一步转变勘探思路,揭示了潮坪相白云岩气藏成储机理和富集规律,于2014年在潮坪相新领域发现了川西气田,提交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实现川西气田整体探明。“川西雷口坡组潮坪相碳酸盐岩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获评中国地质学会202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突破工程技术,实现少井高产。川西气田主力气藏位于川西平原西缘,埋深约6000米,储层地质情况复杂,规模效益开发难度极大。西南油气分公司坚持“少井高产”立体开发理念,自主研发新型防塌钻井液体系,攻关形成超8000米井深的精确中靶轨迹控制技术和投产关键技术,超深长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大幅提升单井产能和储量动用程度。 绿色化生产、智能化管控助力实现安全环保开发。川西气田建设由中国石化自主设计施工,创新集成先进的采气、脱硫工艺,实现封闭循环脱硫和精益化绿色化一体化生产,天然气总硫回收率超99.9%,产品气达到国标一类气标准,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川西气田创新智能技术应用,集成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立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确保实现全过程安全环保、减排降碳。 目前,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26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超2000亿立方米。多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推进四川盆地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普光气田、元坝气田两个动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还建成我国首个百亿立方米产能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