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攻坚克难

服务能源建设

2024年01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蔡 繁 陈志毅
16.8K

蔡 繁 陈志毅

1月24日,记者走进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数智化直缝钢管车间,一张张钢板通过自动传送、自动成型、自动焊接变成一根根钢管,在线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完成切割、修磨等动作,电子屏实时滚动显示最新生产数据。这是国家重点能源工程项目保供钢管的生产现场。车间墙上“穿越万水千山,首选沙市钢管”的承诺很是醒目。

多年来,钢管分公司一直为西气东输工程制造钢管,成功实现大口径螺旋埋弧焊管国产化,成为国内首个将复合型坡口生产工艺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钢管供应商,累计为2万多公里西气东输管线提供25.6万吨钢管。

西气东输工程所用钢管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钢级最高的输气管道。“2000年该工程启动时,我国高钢级大口径的长输管道完全处于空白状态。生产西气东输钢管,不仅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和改造,更要从零开始探索和掌握相关技术工艺。”石化机械钢管制造技术高级专家蔡绪明说。

“一定要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用上自己制造的钢管。”钢管分公司希望自己制造的钢管能够穿越万水千山,加之该公司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便许下“穿越万水千山,首选沙市钢管”的承诺。

当年,钢管分公司189名技术人员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走上西气东输钢管国产化研制生产之路。大家仔细研究西气东输钢管标准,先后完成成型设备、焊接系统等13项重大设备项目的改造,全厂三套主机具备了生产高标准西气东输钢管的能力。历经4个月攻关,钢管分公司成功试制出西气东输所需钢管,一次性拿到4万多吨订货合同。这标志着钢管分公司在助力西气东输管道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大漠戈壁到江南水乡,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到四线工程,从项目初期试制180吨钢管到成为年供货量突破10万吨的主力供应商,我们不断创新突破,克服了很多困难。”钢管分公司总经理索琪介绍。

2008年,钢管分公司再度获得西气东输二线钢管生产订单,需提供9.8万吨钢管。但当时,该公司直缝钢管年生产能力还不到9万吨,并且承担着川气东送钢管保供任务,大家顿时犯了难。直缝钢管厂当时的厂长张利民发出动员令,36个党员责任区负责人签字,49名党员签订“红色承诺书”,明确自我承诺事项、承诺时间和具体措施。产量月月攀升,纪录月月刷新。他们全年共生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重点项目保供钢管15.2万吨,完成“红色承诺”项目56个,解决各类生产难题40多个。

凭借良好信誉和口碑,2021年以来,石化机械公司再次承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四线工程钢管11.8万吨生产任务。

钢管分公司用实干兑现“穿越万水千山,首选沙市钢管”的承诺,生动诠释了石化机械“智造大国重器,服务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展示了钢管分公司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到四线工程,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升级、产品不断迭代,石化机械服务国家能源建设的不懈追求没有止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决心始终如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