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笃行不怠
擦亮生产平台

2024年01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任祎寒 薛凡铃
16.8K

任祎寒 薛凡铃

黄色的护栏、银色的管道、蓝色的高架……在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新深101平台,最亮眼的颜色莫过于穿行其间的“工装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悬挂在30米高层平台上的“有第一就争 见红旗就扛”十个大字。

一抹“工装红”遇上这句拼劲儿十足的承诺,便是采气一厂的标杆文化,也是该厂平稳生产27年的“秘密武器”。

新深101平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自2023年11月投运至今,生产原料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优等品硫黄1500吨。

今年刚满50岁的高利是新深101平台的大班长。来此之前,他已在川西首口海相科学探索井——川科1井站担任了多年站长,擦亮了川科1井“中国石油工业二次创业标志性工程之一”“国内油气田首次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络合铁脱硫工艺”等多个响亮名片与耀眼头衔。他用行动对“有第一就争”进行了生动诠释。

面对醇胺法脱硫新工艺,看着才初具雏形的新深101平台建设现场,高利丝毫没有畏难情绪。厚厚一本自学笔记、两个月的取经学、三个月的夜校培训,他带着全站员工穿梭在几千条错综复杂的管线中,熟悉掌握了上万个阀门的操作,以及整套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结构。

在投运前的设备联调期间,高利的脚步遍布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平台。他会对集输、脱硫、尾气等10多个单元的情况一一进行确认。两万步的行走量是他每天的工作标配。由于长期爬脱硫塔、各个生产装置,他的大腿提出了“抗议”,一阵一阵的刺痛感让他有些力不从心。但想到开发气田的初心,他还是义无反顾一头扎进繁忙的平台建设当中。

在新深101平台投运后的一个晚上,站场内的乏汽空冷器和凝结水罐两个区域传来当当当的异响,高利立刻高度紧张起来。这种由于蒸汽管网中的冷凝水接触到高温高压蒸汽而产生爆裂及震动的水击现象若不及时处置,将会对管线、设备造成损伤,使其运行周期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平台关断停车。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必须带头冲在前面!”这次也不例外,高利立马叫上副班长、运行操作班长,迅速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循着声响跑去。

三人不断调整阀门开度与凝结水温度,又返回300多米外的监控室对操作画面逐一分析,排查水击发生的具体点位,然后再次返回现场排空管线气体。

深冬零下3摄氏度,从晚上8点到12点半,三人往返了十多趟,在30多米的高塔间爬上爬下进行调试,两个区域四个点位的异响声悄悄地消散在夜色中。卸下空气呼吸器,三人喘了好一会儿,脱下红工装,里面的保暖衣已被汗水浸湿,拿着工具的手指却被冻得通红。

随着新深101平台生产运行日趋平稳,高利又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节能降耗、工艺参数优化及停车检维修整改成了全站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有第一就争 见红旗就扛”的承诺,让自己在川西海相这片热土上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