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护好一江碧水清波2024年01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严红
严 红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九江石化时强调,破解“化工围江”,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川维化工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在长江上游唯一的炼化企业,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坚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增强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扎实推动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护好一江碧水清波,彰显“上游责任”“上游担当”。 强化水体风险防控,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川维化工公司通过源头减排、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等措施,将“不让一滴超标污水流入长江”的承诺落到实处,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增设区域和全厂污水拦截设施,构建“工段-装置-区域-公司”四级水体风险防控体系。开展节水减排,提升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减少长江取水量。实施废水明管化改造,源头装置加装在线监测、雨污自动切换系统,提高污水管线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实施污水处理场提标升级改造、中水回用等系列重大工程,不断优化污水处置技术,以优于国家标准开展废水排放管控。完善地下水监控设施,加强对危化品管线防泄漏监测,强化长江岸线绿化保护和生态修复。 深化绿色企业行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川维化工公司深入推进“绿色基层”建设,积极培育绿色文化,强化员工绿色低碳意识,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夯实公司绿色发展基础。贯彻落实中国石化“无废集团”和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运行中国石化西南危废处置中心、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等固危废综合利用设施,扎实推进固危废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末端无害化;深化“无废集团”信息化系统应用,实现固危废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认真落实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要求,扎实开展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稳步协同推进储罐区和生产区VOCs治理,利用走航车对厂区大气开展动态溯源排查,推进“无异味工厂”建设。 锚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川维化工公司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转型发展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向精细高端化工、新材料方向迈进,坚定不移向节约资源、降低排放迈进。坚持“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方式,生产环保的产品”,发挥天然气“低碳富氢”特点,聚焦绿色低碳的行业趋势,瞄准当前可降解材料的发展方向,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建成投运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开发新型用氢场景,助力中国石化实现“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发挥企业自有研究院科研优势,开展好“揭榜挂帅”“点将授旗”重点科技攻关活动,加快科研成果工业化转化,突破人才、技术和市场瓶颈,打破国外垄断,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稳步实施天然气化工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高质量转型发展。开展天然气化工全产业链产品碳足迹认证,积极深入开展节能减污降碳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为实现“双碳”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川维化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