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三个绰号的来历在同学眼中,他是经常找不见人的“背包族”;在家人眼中,他是聚少离多帮不上忙的“不归客”;在同事眼中,他是非常规复杂油气藏难题的“终结者”。2024年01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春国 丁 静
赵春国 丁 静 “爸爸,你真棒!我和妈妈看到你们创造亚洲纪录的新闻了,我为你骄傲!” 2023年12月20日,尽管离施工结束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当听到9岁儿子的祝贺时,张脉全心里还是特别激动。 42岁的张脉全是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非常规射孔工程部副主任师兼射孔17队队长,已在外部市场连续征战10年。寒来暑往,奔波忙碌,到处都是他寻找油气助力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在同学眼中,他是经常找不见人的“背包族”,简单的行囊可以满足随时奔赴全国各地的征程。2019年7月,张脉全接到陕西延长市场射孔任务,施工驻地在大山深处,施工期间又赶上连日下雨,道路泥泞湿滑,现场坡陡沟深,工程车根本开不进去。为保证施工进度,他带领全队人拉肩扛搬运设备,咬紧牙关完成了任务。因为施工优质高效,甲方追加工作量,当年他连续转战,在外工作6个多月,中间只回家休息了4天。同学给张脉全起了一个响亮的绰号——“大山里的背包族”。 在家人眼中,他是聚少离多帮不上忙的“不归客”,外部施工一走就是几个月。2022年6月,张脉全在重庆涪陵市场施工结束,按计划本应回山东东营休假,却恰逢胜利济阳国家级示范区重点井组樊页1井进行大型压裂和多级射孔施工。他和同事家也顾不上回,下了飞机就直奔施工现场。等到施工告一段落,又快到了重返西南项目的时间。看着刚刚回家又要出发的丈夫,妻子笑着说:“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张队长更是云游四方而不归啊。” 在同事眼中,他是非常规复杂油气藏难题的“终结者”,完成了一口口重点疑难井施工,创造了一项项纪录。 福1井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属集团公司重点预探井,射孔目的层实测温度221摄氏度左右,为亚洲最高。张脉全带领17队“临危受命”,负责该井射孔施工。 “没有先例可循,一切只能靠自己。”面对一道又一道难题,张脉全和队友先后14次召开内部“诸葛亮会”,凝聚集体智慧,消灭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射孔枪之间需要精确对接。张脉全仔细观察,发现枪身附带的导爆索在高温下会产生收缩,严重影响对接精度。张脉全带领全队9次现场试验,最后借鉴给骨折患者上夹板原理,研制挡板巧妙固定住导爆索,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二只“拦路虎”,仪器下井后非金属配件遇高温碳化。配件碳化后安全风险陡然升高。张脉全和队友如神农尝百草般,对22种配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90多次优选更换,最终选出满足井下条件的电气胶带、插针皮套、高温硅脂等,把潜在的安全风险消弭于无形。 2023年11月15日,历经5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全队11人密切配合,最终一次施工成功。30天后,勘探分公司专门发来了表扬信。在张脉全看来,作为石油人,没有什么比克服困难创造纪录更幸福。 工作虽苦,蜕变无声。近年来,张脉全获得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创新创效奖1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