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以高品质工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文信
16.8K

中国石化工程部总经理 吴文信

2023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工程建设战线紧密围绕集团公司世界领先发展方略,以安全优质为基,将高质量发展、对标一流、守正创新、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工程管理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着力打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行业领先的精品工程,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至“十五五”中后期,中国石化将建设镇海、茂名、岳阳、洛阳乙烯等重大项目。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集团公司党组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严、更高、更细的要求。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考场”越来越大,“考试”越来越严,“考题”也越来越复杂。作为时代答卷人,我们必须观大势、谋大局、干实事,把握历史主动,扛稳扛好三大核心职责,锻长板、补短板、占先机,以积极昂扬的斗志打赢工程建设攻坚战。

一是建立和完善与“对标世界一流”和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系。随着“十四五”期间集团公司的大发展,项目建设投资强度大、要求高,重点要解决现有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体系和人才保障建设工作,完善配套制度,优化简化内部流程;增强建设单位和系统内承包商的合约意识,做实甲乙方利益共同体;强化企业工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缓解“新兵打硬仗和硬打仗”的矛盾;完善工程投资、质量、安全等专业人才队伍结构,畅通人才培养通道,克服“本领恐慌”等困难。

二是提升与工程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的专业化管控能力。通过抓项目前期策划,解决定义阶段耗时过长、项目执行过程“前松后紧”,最后压在现场施工环节,靠加班加点抢工期的问题。要全面优化设计过程管控,充分发挥总体设计及拿总院作用,解决工艺包及技术论证决策迟于总体(基础)设计启动节点,造成总体(基础)设计质量不高、“开天窗”、变更多等问题。要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和忠于中国石化的产业工人集群,解决承包商优质资源不足、承包商作业人员管理难等问题。要加快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造等“六化”能力提升,以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优原则,提升“对标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平,完善投资管控体系,改变工程招标中简单粗暴“概算降点”的承包模式。全面推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及合同关闭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收尾阶段各环节、各节点的验收措施,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取消原中间交接验收节点,增加机械竣工、中间交工验收两个关键控制节点,严把收尾工作质量关,确保实现本质安全的试车及投料开车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快项目合同结算关闭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安全顺利实施。

三是提升与自主创新、绿色转型相适应的工程项目技术转化能力。要充分调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材料、装备情况,研究解决科研攻关技术规模化的工程转化、进口工艺技术与关键核心设备物资获取难等问题。要加强对专利商“工艺包”交付过程把关,持续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措施,打造绿色节能工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蓝图已定,我们任重道远。工程建设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锐意创新改革,严格“六大控制”,抓好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质量投资控制,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