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工程”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绿色建造工作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二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品牌创新案例
顺北超级工程助力“深地一号”崛起2023年12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 俊 周 勇 李学仁
张 俊 周 勇 李学仁 文/图 截至12月17日,顺北油田联合站安全运行891天,累计外输原油249.21万吨、天然气19.11亿立方米,生产硫黄1.18万吨。 “顺北油气田快速上产离不开地面工程的高质、高效跟进。自2016年顺北大开发以来,累计建成87个油建工程,其投资之巨,堪称超级工程,为‘深地一号’的崛起提供了坚强硬件保障,也使得扎根顺北的采油四厂人均产量、效益均位居中国石化上游第一。”西北油田副总经理程晓军评价。 “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产能建设工程”今年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绿色建造工作委员会“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二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品牌创新案例。顺北油田联合站“五化”建设应用实践项目荣获2021年集团公司高效开发项目奖。 曾经的“死亡之海”如今焕发勃勃生机,“深地一号”成为中国石化的一个品牌符号,引得各路精英和媒体争相前来“打卡”。 “五化”建设树立新标杆 11月24日,因在集团公司示范性劳动竞赛——顺北二区重点地面工程“五比五创”劳动竞赛中表现突出,西北油田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物资供应管理中心、采油四厂被授予 “立功集体”荣誉,刘文胜、周勇、郭红军等7人被授予“立功个人”荣誉。 “这是顺北的枢纽工程,作为国内油气田工艺流程最齐全、设计最优的大型油气处理站场,涉及12个主要单元、93项分部工程、658项分项工程,这在西北油田地面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经理叶帆介绍,2020年4月开建时,前有沙漠的阻碍,后有肆虐的疫情,顺北油气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经理部(简称项目部)殚精竭虑寻求破解之道,率先实施了集团公司提出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五化”建设模式,构建“设计+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一体化建造作业方式,实现各环节有效衔接,产能建设快建快投。 技术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保障。顺北油田联合站处于沙漠地带,地基承载力弱,需进行强夯处理。按规范,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需7至14天才能消散。建设团队经多方调研和论证后,创新了“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法,使区域孔隙水压力消散仅需4小时可达到规范要求。按此方法,工期缩短3至6周,地基承载力提升70%到100%。 “工程首次采用‘高效一体化装置+负压气提脱硫’的短流程、全密闭采出水处理工艺,实现‘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放空’,还能将硫化氢变废为宝,产出硫黄产品拓市增效,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高质量工程。”项目部执行经理杨新勇介绍。 施工模式“换新颜”,技术创新“出实招”,让这项工程创出国内同等规模同类装置建设周期、工程质量、创造效益等多项纪录,树起中国石化产能建设地面工程“五化”建设新标杆。 “生命禁区”152天续写顺北奇迹 “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这片大漠中延续顺北施工奇迹!”项目部经理刘文胜在西北油田劳动竞赛启动会上表态。 2022年底,工程建设团队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接到顺北二区地面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2000余名建设者迅速集结到顺北沙漠地带,众志成城开动顺北二区工程“大会战”。 “顺北二区13项重点地面工程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产生活无配套和依托,是真正的‘生命禁区’。”提起当时的现场环境,建设团队心有余悸。 工程动工恰逢冬季,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3摄氏度,呼啸的寒风夹杂着大漠沙尘,令人难以睁眼。“零下5摄氏度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我们借鉴天幕保温系统的方式,搭设暖风棚,里面架设暖风炮,整个冬季,我们混凝土的浇筑量达7500立方米,混凝土的施工质量100%。”工程监理袁飞介绍。 在“张嘴一口沙、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沙海腹地,项目部刘文胜、周勇、梁峰等党员干部连续驻守现场125天,靠前指挥,督导协调工作,7天建成项目驻地,解决员工生活基本保障问题,46天完成大型设备安装任务。 为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建设,建设团队在约1.27万平方米的工艺安装施工区里,通过“固定预制厂+移动作业线+现场预制平台”模式,高效开展工艺管道、钢结构、土建基础预制,工艺安装预制率达40%,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顺北二区工程仅用152天便建成投产,刷新西北油田工艺技术最先进、完建速度最快、投产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经络”顺畅为顺北护航 2019年3月,顺北一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次性送电成功,这条绵延近百公里的“电力主动脉”将沙漠孤岛连入国家电网,为顺北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新动能。 此后几年里,产建项目不断延伸,以这条“主动脉”为顺北油气田供电枢纽,如今千伏出线增至16条,为西北油田增油上产和地方经济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沙漠夏季高温炙烤、蚊虫疯狂,春秋沙尘暴肆虐,严冬寒风凛冽。冬日里,20米高的电力铁塔被一层霜花包裹,冰寒刺骨,戴着手套仍无法正常作业。施工人员要等到中午霜花蒸发后,才能登塔,然后在上面持续工作,直至天黑。 顺北一区一条输电线路穿越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时,正值隆冬,河道内的淤泥冻冰难以穿越。项目部经过现场勘察,决定利用无人机将牵引线带过河道,牵引至对岸铁塔,“四两拨千斤”地解决了河道跨越难题。 “你们的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很棒,验收你们的工程项目,我们放心。”110千伏变电站和线路通过验收后,国家电网阿克苏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由衷赞叹。 沙漠公路施工,除了自然环境恶劣,还有诸多技术难题。 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副经理汤晟介绍,路基施工若采取传统的砂砾料换填,运距长、成本高、周期长。为此项目部将“风积沙”引入公路建设中。“风积沙”是沙漠地区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粉粒、黏粒含量少的沙物质,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完美解决了沙漠公路路基夯筑问题。 在此基础上,项目部总结出了“强基簿面”“土工布稳固沙基”“风积沙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等施工工艺。通过运用新技术,项目工期缩短近60天,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 “我们的沙漠公路80%都是就地取材,是广获网友好评的生态路。”汤晟自豪地说。如今,工程建设团队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建了近800公里的沙漠道路,为“深地一号”崛起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 (上图)顺北油田天然气外输管道建设。 (上图)顺北油田联合站和门口的绿色沙漠公路。 (右图)油田员工在风沙中架设高压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