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新闻会客厅

推动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助力低丰度资源有效动用

2023年12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陈天成

江汉油田油气产能建设管理中心副经理  张玉强

●为什么要开展页岩气“瘦身井”技术研究?

张玉强:为保证稳产增产,涪陵页岩气田每年要补充近100口新井,但剩余油气资源丰度不高,加之大宗商品涨价,对新钻井持续降本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18年开始,常规井身结构提速降本进入瓶颈区,难以满足白马、凤来深层常压等新区及焦石坝立体开发区剩余气动用对钻井控本的要求,而井身结构“瘦身”可从源头减少钻井破岩工作量,减少套管、水泥、泥浆等材料消耗,是页岩气开发提速降本的新方向。

●推广应用页岩气“瘦身井”技术有何意义?

陈天成:与井身结构有关的费用在钻井工程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0%,“瘦身井”技术成为钻井工程设计革命性降本的突破口。该技术极大地减少了钻完井过程中直接材料的消耗和实物工作量,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实现了油田企业、工程公司的“双赢”,有助于提高产能建设速度、扩大产能建设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

针对不同的完钻井深,“瘦身井”技术采用不同的生产套管尺寸,满足了压裂施工的压力需求,提高了套管采气阶段的携水能力和井筒压力。“瘦身Ⅱ型”190.5毫米井眼下入139.7毫米套管,改变了长期以来215.9毫米井眼下入139.7毫米套管的传统认识,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目前,“瘦身井”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作将如何开展?

张玉强:在油田事业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江汉油田承担了集团公司先导项目“页岩气井井身结构优化研究”。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优化设计,研发关键钻井工具、配套设备,形成了一套“瘦身型”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瘦身井”技术),解决了“瘦身”后高质量安全成井、提速等难题,实现了页岩气钻井技术创新性突破。针对不同埋深,基于压裂改造和成本优化,还形成了页岩气水平井两套“瘦身井”井身结构并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得更快、更好,水平段更长”的目标,进一步开展“超大平台+瘦身井”、长水平段“瘦身井”(>3500米),以及“瘦身井”配套导向和提速工具攻关,推动“瘦身井”钻完井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进一步降低区域钻井成本,实现国内更大面积、更大规模低丰度油气资源的有效动用。

●“瘦身井”技术对其他类型油气藏开采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陈天成:“瘦身井”技术是在对设计标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下,将常用的井身结构设计改为非常用的井身结构设计,这种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是值得技术人员学习的。随着钻完井综合水平的提高,我们应突破常规思维习惯的束缚,在安全成井的前提下“能瘦可瘦、应瘦尽瘦”。

与常规井身结构相比,“瘦身井”技术不仅能缩小破岩面积,降低破岩能耗,大幅提高机械钻速,而且能增大坍塌压力,拓宽安全泥浆密度窗口,增强井壁稳定性,减少卡钻等风险,可达到钻完井综合降本增效的目的。涪陵、鄂尔多斯等工区不同尺寸“瘦身井”结构的规模化应用,必将推动广义上的小尺寸井眼管柱力学、水力学、井眼环空间隙配比等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对于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气等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只要地层特征认识清楚,“瘦身井”技术就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