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谁的面子都不能给2023年11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东玲
王东玲 11月7日,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维护维修站安全工程师张向飞跟以往一样,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带上气体检测仪等,到现场对施工作业点进行安全检查。 张向飞来到厂区正在进行的一处吊装作业现场,按照惯例,认真地查看作业票证、吊车检查表、施工人员资质后,叮嘱监护人员罗艳红:“作业过程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时刻紧盯施工人员和作业点附近环境,有变化随时进行提醒,必要时叫停作业。” 说罢,张向飞准备赶到下一处施工点。走了一小段路后,他再次返回,因为把随身携带的记录本“落”在刚才的作业地点,本子上记录着每天现场的施工作业情况、隐患排查内容和整改进度。其实,这是他今天故意设计的“考验”。 施工点周围的警戒线已经规整地拉好,施工人员正准备作业,罗艳红站在警戒线外来回检查,随时进行安全提醒。 看到张向飞返回,罗艳红连忙打个招呼。她知道张向飞作为安全工程师非常负责任,经常在施工作业点“回头看”。作为“资深监护”,罗艳红严格执行厂里的安全管理规定,时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提醒和监管,随时迎接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 因为现场正在进行吊装作业,按规定谁也不能进入施工点。张向飞看看近在咫尺的记录本,希望罗艳红“通融一下”:“瞧,这么近,拿了就出来,用不了几分钟。” “吊装作业过程,谁也不能进入警戒线以内,不然意外发生了,咱们谁也担不起。”罗艳红面对一向严谨的张向飞,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但还是不肯松口:“平时你给我们进行的安全教育,这一条我一直记着。” “哪里有那么巧?”张向飞故意这么说,因为他知道很多人在思想上认为,发生事故是因为“倒霉”,而忽视了安全管理规定。 “就算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不能违章放你进去。安全这个事,你上次还说没有万无一失,只有‘一失万无’。”罗艳红的回答让张向飞非常满意。 “看来,平时的安全教育你们都记住了,也能执行到位。”张向飞为罗艳红竖起大拇指,“你做得对,安全管理就是这样,谁的面子都不能给,因为事故也不给熟人面子。” 随后,张向飞在安全例会上对监护罗艳红进行表扬,表示安全管理就得这么干,坚持原则才能做好安全工作,自己以后还要到现场进行检查和“考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