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藏在古诗文里的加能站

2023年11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盛璇 陈童花
16.8K

加能站全景。
爱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

品牌之窗

●名称:

贵州黔南石油都匀会云桥加能站

●定位: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剑江北路55号

●特色:

藏在古诗文里的“爱心驿站”

□王盛璇 陈童花 文/图

“时来会云翔,道蹇即津游”。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城区的中国石化会云桥加能站,站名出自唐代诗人长孙佐辅的《楚州盐壒古墙望海》。其中,“会”乃聚合、会见,又有恰逢之意;“云”除了云彩的意思,也象征着富贵和吉祥。会云桥站罩棚形如石亭,建有飞檐、挂落、方攒尖,以琉璃瓦装饰,有别于传统加能站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会云桥加能站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都匀市基础建设落后,辖区内仅有一座加能站,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市民出行需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化会云桥加能站应运而生。该站的外观设计由贵州黔南石油自主完成,罩棚设计借鉴了古代建筑石亭造型,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用来显示财富,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内人生活越如意。“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在设计之初,这座加能站就被设计者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记得那时候都匀很小,会云桥加能站旁边是一大片田,建筑很少。”黔南石油67岁退休职工王勇回忆, “以前加油站少,排队加油的车辆能从入口排出半里地,加油站的业务全是手工登记,一个人收款、一个人开票,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现在的会云桥加能站,业务办理智能化、结算方式多样化,客户体验今非昔比。加能站进进出出的客户,不仅有进站加油的车友,还有加能站周边的城市居民和来黔游客,黔南石油结合加能站实际,引进粮油商品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当地市民和游客提供油品和易捷服务。

会云桥加能站还是黔南石油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打造的第一座“爱心驿站”,面向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园林绿化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免费开放,配备桌椅、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烧水壶、应急药箱、充电插座、书刊等,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累可歇脚”的爱心服务。2020年,会云桥加能站“爱心驿站”被贵州省总工会评为“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省级示范点”。

“集团公司出台了新形象加能站的设计标准,但是像会云桥这类站点在全国依然还有,它不仅是一座能源供给站,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贵州黔南石油党委书记王艳丽说。

时至今日,会云桥加能站已服务34年,正如名字“会云”一般,见证了祖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见证了都匀市由一座小城发展成日新月异的时尚都市,也见证了中国石化不断壮大的辉煌历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