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懒人班长”爱创新“懒人班长”并不是真的懒,而是通过创新发明,创造更多的价值。2023年11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春国 李吉建 丁 静
赵春国 李吉建 丁 静 这几天,“懒人班长”刘晓静又到生产一线搜集创新发明素材了。 在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常规射孔工程部,有一个小发明小创造不断、获奖成果多多的井下工具班。而痴迷于创新工作并常有奇思妙想的班长、主任技师刘晓静,却被领导和工友们笑称为“懒人班长”。细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原来,在一次公司内部的班组交流会上,有同事半开玩笑地说刘晓静搞创新发明是想“偷懒”。刘晓静反驳说:“人类很多发明都是因为懒而产生的,因为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换一个角度讲,懒既促进了人类创造,又是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交流会结束不久,刘晓静“懒人班长”的绰号也不胫而走。 射孔被誉为油田勘探开发的“临门一脚”,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油井产量。但这一工作劳动强度很大。于是,喜欢捣鼓东西的刘晓静,心里总盘算着怎么减轻劳动强度。但技改发明并不容易,试验了好几次都不成功。 刘晓静不服输。为了彻底搞清各种仪器的内部构造,他买来物理、机械加工和电子类书籍认真自学。实在弄不明白,就打电话向在大学里教物理的哥哥请教。为解决技改发明中遇到的难题,他没事就泡在仪修工房里,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为了开阔思路,他回到家就聚精会神地收看中央电视台《家有妙招》节目,从其中寻找灵感。弄得妻子也哭笑不得:“要么不回家,回家就看电视,你可真是‘懒’啊!” 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懒人班长”想出了一个个巧主意。以前在射孔桥塞工具连接装配环节,需要三个人抬着工具全力配合上扣,费力费时不说,还容易滑落砸伤、挤伤。刘晓静重新设计改用斜坡轨道式对接,单人即可安全操作。 针对部分射孔工具内置卡簧安装困难的问题,他借鉴杠杆原理,创新发明了迷你大力钳。一个女职工就可以快速安装内置卡簧,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装配安全性。 针对员工反映的射孔枪内有气体时雷管不易取出问题,他利用红酒启瓶器原理,多次试验后设计制作了安全雷管取出工具。可以在取出雷管的同时,安全释放枪内气体,从而降低了施工作业风险。 创新的种子一旦发芽,很快就开花结果。在刘晓静的影响下,不仅荆豪、赵宝臣、王佑成等班组成员开始发明创造,就连班组年纪最大的许慧敏师傅也被浓厚的创新发明氛围所感染。大家组成了一个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发明的班组团队,公司也因势利导成立了“刘晓静创新工作室”。 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多的创新发明不仅给一线员工带来便利,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勤和懒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懒人班长’并不是真的懒,而是通过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创新发明,更好地把员工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胜利测井公司射孔专家兼工程部经理李明厚说。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