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在水处理领域形成系列技术,针对各类油气田采出水分类施策,严格把控处理标准
写好油气田绿色发展“水文章”2023年10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郝春炜 尹 倩
本报记者 郝春炜 通讯员 尹 倩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的同时,面临着采出水物性日趋复杂、水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处理能耗居高不下等现实问题。近年来,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始终致力于系列技术的开发,为油气生产写好“水文章”,做好“水参谋”,为油气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出了治水良方。 用微生物护好母亲河 普光气田所在的四川达州,青山绵延、水系纵横。因此,实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成为保证该气田绿色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 “变为达标水,关键是COD(化学需氧量)指标要降至50毫克/升以内,这就要靠这些耐盐微生物。”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普光气田深度水处理项目负责人郭健,拿出一团“泥巴”介绍,“这种淡黄色的活性污泥,包含耐盐菌为主体的各类微生物。” 郭健带领的技术团队,从上万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几株高效耐盐菌。经过专门的分类培养、多重构建,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小家伙,在水处理技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COD去除率60%,处理成本与传统高级氧化工艺相比降低35%。 依靠此类工艺,郭健所在的技术团队,建成了国内首座高含硫气田高盐生化深度处理站。处理过后的达标采出水,被源源不断用于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仅此一项,普光气田每年从母亲河长江水系的取水量就可减少33万立方米。 让地层喝上放心水、低碳水 近年来,在胜利油田稳产增产的总体能源战略框架下,从稀油到稠油、从陆上到海上、从高温到更高温,多形式的开发逐步推进。 如今,胜利油田在生产中平均每天会产生91万立方米的采出水。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相关技术团队针对化学驱采出水和页岩油采出水的处理,研发出密闭多效耦合气浮装置,实现气浮尾气的循环利用和采出水的就地高效处理,较传统工艺减少占地30%,降低投资20%。他们结合发展迅速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开发出新能源耦合注水模式,在辛五、营六等6座注水站应用井场绿电驱动注水泵开展水处理反应流程,每天可调控水量1090立方米,日均节约电费6000元。 围绕提高注水质量、节约注水能耗等目标,该公司专家彭刚带领技术团队,聚焦整装油田离心泵注水、断块/低渗油田往复泵注水等技术开展攻关,目前已将胜利油田的平均注水系统效率提高至54%,注水单位能耗降低至5.8千瓦时/立方米以下,注水系统年节约电费成本1亿元。 算好环保和经济两笔账 “侯立安院士关于新膜分离技术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应用的主旨报告,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也发布了24项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成果报告。汇集各家所长,才能为油气田水处理系统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实施方案。”谈到刚刚落下帷幕的2023全国石油天然气注水及水处理中心站技术研讨会,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党委书记张文峰深有感触。 作为全国石油天然气注水及水处理中心站站长单位,该公司紧密结合国家、行业政策,从油气田生产实际出发,坚持技术引领,持续推动油气田水处理系统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长。 近年来,该公司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精细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春风油田采出水资源化再利用配套技术系统研究等课题。通过科研攻关,形成了电解催化氧化等提高油气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率的系列技术,可以让采出水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未来5年,该公司围绕绿色、低碳、高效的行业发展目标,提出了油田采出水资源化由狭义资源化向广义资源化转变的技术展望,明确了提高油气田采出水资源化附加值的技术发展路线,计划构建油气田采出水提锂、采出水原位制氢、污泥生物质能技术框架,耦合新能源,融合数智化,努力构建绿色、高效的油气田水系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