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工作方案》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有助于稳定石化化工行业增长,推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集约集群发展,巩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3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一是稳定石化化工行业增长。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报告,2023年上半年,石化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同比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均超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行业压力凸显,稳增长任务艰巨。《工作方案》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引导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滚动建立重点项目库,分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将迅速稳定石化化工行业增长,进而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一批大型炼化项目正加快建设,并将陆续投产。今年以来,已相继投产的大型项目包括海南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广东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浙江兴兴新能源(三江)100万吨/年乙烯等。一批重大炼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如山东裕龙岛2000万吨/年炼油和3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镇海炼化1500万吨/年炼油和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此外,我国还有多个在建外资石化项目,包括投资100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16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资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16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资400亿元的沙比克古雷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等。

二是推进行业深化结构调整。在“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汽油、柴油消费增速逐步放缓,即将达峰或已进入平台期。多数研究机构认为,我国汽油消费将于2025年左右达峰。与此同时,化工产品需求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23年和2024年,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10.5%和7.6%、丙烯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7.6%和8.8%、五大合成树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5.8%和3.9%、合成橡胶消费量增速分别为3.7%和3.3%、合成纤维消费量增速分别为2.4%(即使在今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同比下降10%的形势下)和4.9%。“油转化”“降油增化”成为石化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的最大特点。工信部2022年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品油收率降至40%以下。《工作方案》提出,加快重大石化项目论证,推进开工一批“降油增化”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进一步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炼化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

三是推进行业集约集聚发展。我国石化化工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协同和集群化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高,盈利能力偏弱,国际竞争力较低。《工作方案》提出,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关停,推动相关企业进驻化工园区,强化国家开发区和化工园区管理。同时,《工作方案》明确推动宁波绿色石化集群等石化化工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这些都有助于推进行业集约集聚发展,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物流、公用工程等成本,提高石化化工行业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宁波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是全国石化行业唯一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地。宁波绿色石化集群拥有宁波石化经开区、宁波经开区及大榭开发区三大国家级化工园区,已形成“油头化尾”的全产业链和以千亿炼化企业为龙头、百亿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石化产业相关规模以上企业超300家,原油年加工能力达3500万吨。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宁波将形成5000万吨炼油、1000万吨烯烃(乙烯、丙烯)、1200万吨芳烃、180万吨级MDI的生产能力,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

四是巩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虽然已发展成为世界石化化工第一大国,但石化化工行业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0%和40%以上,存在不少影响行业稳增长、保安全、促提升的供应链堵点和产业链短板。《工作方案》提出,构建基础稳固、多元稳定的石化原料供给体系,有序开展海外原油、天然橡胶等基地建设,突破产业链重点环节“卡脖子”技术,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领航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中小企业补链稳链强链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