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欠女儿一个约定家里的事,他总顾不上;重要的日子,他总缺席;但施工过的井和仪器上的零件,他却门儿清。2023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单旭泽 关脉凌
单旭泽 关脉凌 秋天的戈壁滩,砂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塔河油区TH123140井上,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巴州分公司新2队的操作工程师徐志强和队员们正进行二开固井质量测井。 尽管阳光很烈、施工很难,徐志强却干劲很足,只是心情有点复杂。一半喜悦,一半愧疚。喜悦的是,女儿已经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涯。愧疚的是,本来暑期和女儿约好,全家一起回老家探亲,可由于巴州分公司工作量饱满,人员紧张,自己提前结束休假返回了新疆。当初和女儿的约定,成了一句无法兑现的承诺。 2007年徐志强入疆时,女儿才3岁。从此,在女儿眼中,爸爸就成了“住”在手机里的人。在离家三千多公里的井场,徐志强和队友们一起奋战。一年中回家两三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入疆16年,徐志强的一身红工装被汗水浸泡得褪了色,但胸前戴了10年的党徽一直闪亮。他施工过的井有750口,施工创下的纪录有20余项。 无论在哪儿,他都是最让人放心的,就像一棵沙漠胡杨,深深扎下根,年轮里都是戈壁的阳光和风沙。 “家里水管漏了、灯管不亮了、老父亲的药吃完了,他总顾不上;女儿的家长会、结婚纪念日,他总缺席。但戈壁沙漠里施工过的井,测井仪器上的每一个零件,他都摸得门儿清。”妻子的话中有委屈,更有支持。 因为之前错过了女儿成长中的很多时刻,女儿高考前他休了假。这次休假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为女儿送考,和女儿一起期待出分,陪伴女儿填报志愿,全家一起旅游,然后一起回老家探亲…… 结果,假期还没结束,他就看到生产群里的消息:生产任务重,人员设备告急! 看到徐志强在屋里踱步、心神不宁的样子,聪明的女儿就明白了。从小到大,每次爸爸准备返疆却舍不得走时,就是这个模样。 “爸,你回吧。”女儿平静地说。 “眼下施工井多、人又少,我是党员突击队的骨干,得主动顶上去,只是……”下面的话,徐志强在女儿面前却不知如何说出口。 “酷暑烈日下,我们能坐在空调房里吃西瓜,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的老爸就是这样的石油人。”妻子拿出女儿写的作文,让徐志强看,“老爸把自己‘铆’在戈壁滩,从未想过离开,就像农民舍不得离开土地。他从来不把‘我为祖国献石油’挂在嘴上,却用一生来践行。” 女儿的作文,徐志强是抹着泪看完的。 7月13日,是徐志强返疆的日子。女儿拥抱了石油老爸:“老爸放心,今后的日子,我也要负重前行了,为自己,也为你们。” 7月22日,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想把喜讯告诉爸爸时,徐志强却在新北1井施工。干完活儿回到车上,徐志强才发现手机里有12个未接来电。 他狂奔到井场外,拨通了家中电话。远在东营的女儿,喜鹊一样的声音传入耳朵:“老爸,我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徐志强开心地笑了,笑纹里,嵌满了大漠细细的风沙。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