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这一帮就是44年2023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纪青海
纪青海 “要不是及时签字动手术,再晚两个小时就没命了!”8月19日,72岁的许东华说起当时救治张强(化名)头上血包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许东华照顾张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许东华退役后来到胜利油田,成为胜采作业大队的一名职工,分配到了张强所在的作业11队。 张强原本任劳任怨,是各作业班组争抢的“香饽饽”。但1979年,性格内向的张强因一次意外受到刺激,养成了“外跑”的习惯,每次,都是许东华过去把他领回来。 张强逐渐变得精神恍惚,总是独来独往,许东华不放心,常常主动照顾他。衣服破了,许东华的妻子会为他缝补;饿了,许东华会为他送来吃的;中秋节,许东华会为他买来月饼。这份关爱,换来了张强的信任和依赖。 1985年,许东华成为作业13队指导员。为便于照顾,他把张强调到了自己的队。次年作业大队改革,张强被分到东辛厂,又是许东华几经协调,把他留了下来。 张强只认许东华,只听许东华的话。为了能让他得到较好的治疗,许东华又四处想办法,把他送到了东营市福利医院。1990年,许东华把张强转到条件和医疗水平更好的胜利医院接受治疗和照顾。 张强的哥哥远在外地,无法过来结算费用,许东华就帮着料理大小事情。为此,许东华不知跑了多少次福利院和胜利医院。 2011年,许东华退休了。按理说,照顾张强的事似乎应该“做个了断”。但是考虑到他自己每年仍然需要去医院跑结算,他便干脆继续承担着照顾张强的责任。 2014年,医院改革出台新规定,以前的年度结算改为月度结算。这样一来,许东华就要比以前跑得更勤了。每次乘坐公交车来回七八个小时,早上去一般下午三四点钟才回到家。 “做个了断”的心思再次涌上许东华的心头,毕竟自己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可一次突发事件,让他再次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天深夜,许东华接到医院电话,说张强头上起了一个大血包很危险,必须家属签字后才能手术。 放下电话,许东华打车赶到医院,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后来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两个小时,张强可能命就没了。 这件事过后,医生们都说,许东华比张强的亲大哥还要亲。这也让许华东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身体还好,还能活动,就会一直照顾张强。 就这样,从青年变老年,从青丝变白发,这一帮就是44年。直到现在,张强仍然在胜利医院精神卫生康复科接受治疗,而古稀之年的许东华仍然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张强。“老伴心善,一直支持我,要不然我也没法坚持这么多年。”许东华说。 44年的爱心相助,让他们结下浓浓的情谊。许东华说,自己早已把张强当成了亲弟弟。 (作者来自胜利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