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整合专家力量,跨单位、跨领域集合优秀技术人才,集智攻关油气生产、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等方面亟须解决的难题,助力老油区效益稳产
专家联盟攻克一线生产难题2023年09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石建芬
王 峰 刘文锦 崔 贤
本报记者 石建芬 通讯员 王 峰 刘文锦 崔 贤 “如今,油管都由自动小滑车输送,丝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遥控器远程控制,场地工输送油管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行了,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使这项操作更加安全便捷。”9月23日,在广7斜-17井下完井管柱施工现场,江汉油田采服中心修井108队场地工占焕通过操作遥控器,控制翘管机小滑车输送油管。几个月前,他还在为翘管机输送油管磨损丝扣而苦恼。 这项革新成果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技能大师吴继农,以及江汉油田技师陈杰、郑俊才和主任技师李广录四人合作研发而成。 以前,有些常规问题立项难度大,有些重要难题立项和研究周期长,致使科研成果无法快速应用于现场;而且,涉及多个单位、多个流程的技术攻关往往进度缓慢。针对这一实际,江汉油田整合各单位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采油气工程技术专家力量,跨单位、跨领域集合优秀技术人才,集智攻关油气生产、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等方面亟须解决的难题,助力老油区效益稳产。 近两年,江汉油区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大规模复合酸压加砂压裂技术功不可没。但由于部分油井在打塞补孔时存在层间距较短的先天不足,塞面距生产层较近,同时措施后自喷生产会导致携砂返吐,加剧了出砂症状,严重的甚至砂埋油层。 专家联盟在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冲采防喷联作”技术基础上,重新设计关键组合工具串,达到带压冲砂和防溢流下泵安全施工的目的。最新一代“冲采防喷联作”技术先后在黄斜202、黄20斜-4、潭71斜-7-7等6口碳酸盐岩油井现场应用,一趟管完井工艺成功率100%。目前最长免修期已达251天,平均缩短单井作业占时20小时,累计减少起下换管2.73万米,节约压井费用及起下劳务成本约35万元。 八面河油田经过近40年的开发,因地质和工程等原因停产、废弃的井不断增多,失控储量逐年增加。为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域,清河采油厂和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联合攻关成效显著。 地质技术人员针对储层矛盾,开展精细地质研究,通过细分流动单元、历史水线回归等方法,强化“一块一策”,优选出可以实施侧钻的地质甜点区域。 工程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加大小井眼增产工艺推广实施力度,保证了侧钻井成功率100%。“我们通过优化射孔参数,增大了泄油面积释放产能;配套防砂筛管筛隙,解决了筛管容易堵塞的问题;研制出不同尺寸的充填防砂一体化工具,实现了一趟管柱完成作业,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而且降低了作业成本。”清河工程所所长姚金焊介绍。 截至目前,八面河油田先后利用废弃井、长停井、无效井实施侧钻12口,恢复动用地质储量27.5万吨,累计采油已超5000吨。 “以前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单位的技术专家合作,遇到技术难题,要么一个人琢磨,要么组织单位内部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清河采油厂技术管理室主任师戴梦宇表示,专家联盟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专家联盟打破了厂际(院)壁垒、专业壁垒及流程壁垒,整合了油田采油气领域专家资源,并实行“唯才是举、宽进宽出”的动态管理办法,目前共有各级专家130名,实现了跨单位联合、跨领域合作。 “每个项目至少两个单位参与,涉及多个专业,有问题一起沟通协调。”江汉油田工程技术管理部副经理王大江说,从“各自为政”到同开“诸葛会”,不仅能够加快技术攻关进度,快速解决生产难题,而且专家还能互相学习取经,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今年以来,专家联盟围绕油井延长免修期、精细注水、储层改造等方面开展25项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全部课题均按计划运行,其中6项课题已完成现场试验,累计现场应用44井次,节约成本费用500万元,增油8000吨,机采系统效率由26.6%提升至27.4%,泵效由40.6%提升至43.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