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发展需要新牵引力

2023年09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胡笳 艾利艾智库
16.8K

●胡 笳 艾利艾智库

东南亚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横跨全世界几大最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东南亚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但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均能与中国形成强势互补。目前,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猛增至2022年的9753.4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中国与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从2002年的300亿美元增长到3800多亿美元。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迈入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发展需要新的牵引力。这既需政府间务实合作、基础设施完善、创新科技引领等关键要素,也需企业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协作政策平台,了解并遵从市场规律,在东南亚各国的“和而不同”中挖掘新商机。

其一,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机制,寻找各国战略规划中的商业机会。中国与东盟已签定《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合作文件,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商业便利性极大提升。东南亚各国也纷纷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为能源、化工原料、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产业制定了细致的产业规划。例如,缅甸、越南、印尼等国都希望在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之间取得平衡,鼓励相关绿色投资,这也为中国能源企业提供了机遇。

其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更融洽的社区关系。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中高度重视与当地政府、媒体的关系,较为忽视社区关系的营造;虽然开展了植树造林、捐资助学等社会责任项目,但跨文化融合水平整体较低,社区关系较为疏离,这也成为企业海外经营风险的一大来源。例如,缅甸莱比塘铜矿2012年被迫停工,很大原因是本地关系紧张。项目团队后期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所在地村民、长老、僧侣,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互信,最终推动了形势的缓解。

其三,打造卓越品牌,撬动市场机会。目前,中国在东盟设立的直接投资企业已超过6500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然而当地人熟知的中国品牌不多,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服饰美妆等领域,知名度远不及中国企业的业务实力。从国际能源企业的经验来看,品牌先行是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有效策略,通过对标国际能源企业的经验做法,研究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消费习惯、媒体生态、互联网环境等,企业可形成更精准的本地化策略和行动路径,通过品牌活动和跨文化融合项目优化经营环境、激发业务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