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东南亚、南亚地区石化行业前景广阔2023年09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 超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1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尤为丰硕。中老铁路、金港高速公路和雅万高铁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正在有效破除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区域互联互通相对滞后等发展瓶颈。 一大批项目持续落地见效,中国企业在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合作设立的经贸合作区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新苏州工业园、中马和中印尼“两国双园”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成为双方投资合作标杆。 未来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展前景广阔。该地区人口规模大且仍处于增长红利期,主要国家政局稳定、营商环境良好、经济增长潜力大。在第五次产业转移趋势下,东南亚、南亚地区正在加速承接全球中低端产业。其中,东盟5国、印度表现突出,预计2023~2027年东盟5国和印度的出口增速为6%或更高,是中国的两倍左右。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东南亚、南亚地区炼化产品需求将快速提升。据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FGE)测算,2030年东南亚、南亚地区汽油缺口将达到3100万吨,石脑油缺口将达到1亿吨。据埃信华迈预测,到2030年该地区树脂需求最大,需求增量达2200万吨,缺口1500万吨;化纤需求增量达400万吨,缺口18万吨。长期来看,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树脂消费量将达到1.3亿吨,较目前消费水平将增加8800万吨。 由于石化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东南亚、南亚地区缺少资金、技术、装备和人才支持,难以独立且快速地建设庞大规模的炼化供应体系,这为我国海外炼化投资提供了窗口期。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降低了区域内各国的准入门槛,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往来和产业分工合作。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带来了边际改善,有利于中国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2022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额近两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贸易总额的31%;中间产品贸易额同比增长8.5%,占中间产品进出口总额的67.2%。 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投资建厂不仅可以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更有助于缓解国内中低端产业转移带来的压力,为传统炼化业务和成熟技术寻找新的市场出路,加快资金回收,为中国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更多时间。中国炼化企业应发挥自身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管理运营等综合优势,考虑地理、成本、市场等要素,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择优选择国家投资炼化产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