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指环王”的电焊成长之路2023年09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庞 坚 汤国毅 陈志毅
庞 坚 汤国毅 陈志毅 一名电焊工成长为中国石化特级技师,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集各项殊荣于一身的巾帼工匠屈晓红,经历了怎样的淬炼,才能走上这人生辉煌的领奖台? 走进石化机械四机公司,翻开屈晓红26年的工作履历,她不仅仅攻克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用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斗志,在石化机械挺进国际市场的征途中,为中国制造焊上石化机械的烙印。 “指环王”的由来 “焊接是个苦活儿累活儿,要干好可不容易。”1997年,刚进厂的屈晓红就被师傅打了预防针。从此,她对焊接有股莫名的敬畏,也激发了她骨子里那股不肯服输的犟劲儿。 “电焊电焊,蹲得腰酸,举到手软”,一同进厂的员工都很怵电焊这个工种,工衣被焊花烫得到处都是麻麻点点不说,一个半跪的姿势要坚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屈晓红却笑着跟师傅说:“越是艰苦就越能成才。” 屈晓红嘴上说得轻松,私下里却暗暗铆上了劲儿。为了练蹲功,吃饭都不坐板凳;为了练手稳,她在手腕上悬挂钣手和管钳,拿着铅笔对着墙纸画直线。骨子里的韧劲和勤奋刻苦的态度,让她的实际操作水平提升很快,成为同行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 “袜上有洞,手上留疤”是焊工们的真实写照。然而,屈晓红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焊疤。在一次海洋修井机甲板导轨焊接过程中,一滴铁水不慎钻进了防护手套,落在她左手无名指的铂金戒指上,戒指被高温瞬间熔断,屈晓红一阵刺痛,用力甩掉手套。 为了赶任务,这个烫伤一直在手套里捂着,创可贴贴了揭,揭了贴。7岁的女儿问她:“妈妈,你不疼吗?”屈晓红拉着女儿的手说:“当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不疼了。”一个月后,屈晓红的伤好了,却在无名指上留下了一个环状疤痕。同是焊工的丈夫开玩笑:“戒指没了,你却成了永久的‘指环王’。” 10年间,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屈晓红成为公司第一批取得国家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证书和挪威国际船级社电焊资格证的焊工,在湖北省首届焊接技能大赛上,更是斩获电焊组银奖。屈晓红破格由中级工晋升为焊接技师,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高光时刻。 要当“更硬的刺” 四机公司是国内出口钻机修井机数量最多的企业。曾经,美国纳伯斯工业公司订购了76台BE550及4台BE770快移快装钻机。他们对质量检测十分严苛,每一道焊缝都要用手电筒一寸一寸地仔细查看,不仅要求焊缝外观排列规整,而且焊面周围都必须打磨干净,不允许有锈迹和灰尘。 “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要让别人无刺可挑,你就必须比刺还要硬。”面对严苛的检测标准,屈晓红带领班组成员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质量标准,在原有标准上再拓宽标准,连打磨除锈区域都拉皮尺来精确测量。当洁净平整的焊缝摆在监理面前的时候,监理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Beautiful(漂亮)”。 近年来,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发现的主阵地。要揽瓷器活儿,得有金刚钻。四机公司启动了9000米钻机研制工作。为满足钻机在零下35摄氏度的作业要求,他们首次采用了某型号高强度、高韧性、高性能低温钢材。然而,如何保证焊缝和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成为一道很难逾越的难题。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资深焊工沉默不语。 “我来!”屈晓红勇敢地揭了榜。作为新材料焊接工艺评定电焊主操作手,屈晓红和技术工程师一道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反复实验各项焊接参数。为寻找最佳参数值,屈晓红一遍遍地焊、一遍遍地记录,手臂累到不能动弹,眼睛被弧光灼得通红。 137次实验之后,他们最终找到了最佳参数值,圆满完成新材料焊接评定工作。屈晓红长舒了一口气。 “一定要心怀家国” 多年来,屈晓红一边工作,一边带团队,承担了大量的技能培训任务,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焊工,帮助他们学成本领,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 林元是屈晓红的徒弟,跟了师傅16年。“她身上有我的影子,很是灵活。”屈晓红这样评价自己的徒弟林元。而信晓雯则是林元的徒弟,“讲一千遍不如示范做一遍”,信晓雯在刚上手学电焊时,林元总是手把手地在旁边指导,“师傅当年就是这样教会我的。” 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这样的师承关系在四机公司一脉相传。为了让传承有据可依,屈晓红开办“晓红微课堂”,制定推行焊工“岗位驾照12分法”考核制度,改变了部分焊工“唯进度”的心态,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了8%。屈晓红创新工作室成立8年来,完成技能创新及工艺攻关29项,技术革新11项,推广先进操作法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00多项,创效500多万元。 在屈晓红的带领下,焊工人才辈出。5名焊工代表四机公司参加省第八届职工技能大赛获团体第4名,3名焊工先后获石化机械和荆州市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2名徒弟获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一定要心怀家国。”看着徒弟们都能独挑大梁了,屈晓红不忘叮嘱他们向花木兰学习。木兰替父从军,为家国而战,新时代的石化机械工人应该心怀天下,爱国爱家,爱企爱岗,为祖国的油气装备制造事业而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