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帐篷文化2023年09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志祥 于晓东
吴志祥 于晓东 初到物探院,留意到库房里有很多帐篷。帐篷都很破旧了,前辈们指着一顶顶帐篷说,它们可都是“老员工”了。 后来去野外现场才知道,那一顶顶帐篷不仅仅是物探人在野外遮风挡雨的“窝”,更是跟随前辈的脚步,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的“老员工”。 静谧的夜晚,帐篷外满天繁星,前辈们会指着帐篷讲述它们的故事。看似平平无奇的帐篷曾深入沙漠抗击风沙,曾深入密林抵御毒虫瘴气,也曾漂洋过海留下印记。前辈们常说:需求在哪里,帐篷就支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在哪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2022年9月10日22时,延安安塞化91井微地震监测刚刚收尾,大家就接到通知,重庆涪陵焦页66井微地震压裂监测项目两天后启动,原有的生产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可生产不等人,大家连夜组织设备出井、分解、清洗、装箱,经过两天三夜连续奋战,就将设备从延安运抵1000多公里外的重庆施工现场。 面对征10井弱信号的微地震监测难题,井中地球物理组提出了地面测线、蜂窝阵列及浅井相结合的混合观测方案,顺利完成了中国石化在准中地区的首次超深压裂微地震监测攻关试验。井中地球物理组还实现了中国石化首口埋设式光纤数据采集,实现了DAS技术攻关中里程碑式的阶段性目标,为DAS技术成功研发打下牢固基础。 在野外现场,帐篷外是风沙、蚊虫,帐篷里则洋溢着热情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经过物探院10余年的攻关研究,iSeisMountain采集软件系统发展成为中国石化主要采集软件,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将海洋震源子波模拟功能用于海上资料的子波处理,对气枪震源气泡效应的压制更有优势。 伴随着无数寒来暑往的勘探脚步,“需求在哪里,帐篷就支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在哪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在一代又一代物探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帐篷”文化,成为物探人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和夺取胜利的移动堡垒。(作者来自物探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