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全球氢能贸易亟待打通“任督二脉”2023年08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德勤报告显示,2050年,全球主要地区之间的氢能贸易可能占全球总贸易量的近1/5,约1.1亿吨氢当量。最常被交易的商品包括易于长途运输的氢能载体——氨、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氨作为运输氢能的介质之一,需要转化和再转化的相关工艺及设施。到2050年,北非、澳大利亚、北美、中东等4个地区和国家的氢气产量和贸易量将分别占全球总产量和总贸易量的45%和90%,其中,北非和澳大利亚的国内氢气需求量不高,因此在氢气出口方面具有最大潜力(分别为4400万吨氢当量和1600万吨氢当量);北美和中东氢气出口量分别为2400万吨氢当量和1300万吨氢当量。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有参与市场的潜力,或可占总贸易量的10%。在进口方面,日本和韩国因资源缺乏和土地使用受限,将严重依赖全球氢气贸易,2030~2050年,两国的氢气需求将有90%依赖进口。欧洲和印度可以大量自产氢气,但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也可能依赖进口。 2050年,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氢能贸易每年可创造2800亿美元以上的出口收入,其中北非每年1100亿美元、北美630亿美元、澳大利亚390亿美元、中东200亿美元。氢能贸易的自由和多样化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安全,促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清洁氢的出口收入可以帮助化石燃料出口国抵消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出口收入的下降。 区域间氢能贸易有助于减少氢能需求与低成本氢能供应之间在地理上的不匹配。需求国家,如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可能无法自产足够的低成本氢气;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非洲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则拥有相对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充足的可用土地,能生产出具有成本竞争力且超过其需求的绿氢。这种差异自然会带来贸易机会。澳大利亚、智利、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将自己定位为未来的氢能进口国或出口国。各国之间已签署了几个谅解备忘录,这将有利于南部国家发掘可再生能源多样化潜力。而要实现这一全球贸易愿景,运输基础设施将成为关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