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为确保项目按时优质中交,建设各方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创新之处?2023年08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管理部常务副经理 吕 斌: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点多面广,施工高峰期现场有超4000人,高空作业、立体交叉和受限空间作业多,安全管理难度很大。为此,项目部坚持依靠体系抓安全、依靠全员促安全,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安全警示教育等活动,持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我们严格落实中国石化安全管理硬措施,坚持项目部领导每日带班安全检查制,细化夜班探伤、密闭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加大承包商安全管理考核力度,筑牢项目建设安全防线。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以“物联码”管理为载体,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质量管控延伸至供应商、承包商、预制场,同时通过强化设备探伤监测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了施工质量全过程受控。目前,项目管道一次焊接合格率全面达标,并高于行业标准2.1个百分点;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符合或高于总部和公司的指标要求,全面感官质量提升工作、钢结构油漆质量管控还得到了总部和炼化企业专家组的认可和推广。 ●十建公司扬子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部经理 王振飞: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产品设备,如今年5月投用的九轴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石油化工制造安装行业该领域的工艺技术空白,实现了管道焊接技术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升级。 同时,我们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抓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施工技术创新“揭榜挂帅”活动,完成了数字化车间与管道施工质量数据平台、物资供应管理平台这两大系统的联网并网,实现了管道施工数据及焊接工艺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规范了工艺管道预制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及数字化交付工作。目前,项目建设各专业施工均实现了生产过程数字化、预制管理全流程标准化、工艺及质量全程可追溯的目标,管道安装实现了“配料—排产—出料—下料—组对打底—填充盖面—检测—交付验收”全过程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南京监督站站长 刘 彪:工程建设实干为要、观念先行。结合项目特点,我们开展了优质工程评比、首件样板、工程质量管理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宣传和交流,并分析了新旧两版《中国石化优质工程管理办法》的不同,与建设各方分享现场检查经验和实际案例。 为推动工程建设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南京监督站还积极向业主、总包、监理及施工单位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具体做法,开展钢结构、管道内洁专项检查等活动,引导参建各方重视质量问题、增强质量意识,提升工程质量管控水平,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为高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