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零跑腿”,足不出户查档案2023年08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芳芳 安向辉
核心阅读 齐鲁石化用7年时间完成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云存储,并实现档案查阅所有审批环节线上完成,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本报记者 刘芳芳 通讯员 安向辉 近日,齐鲁石化数智化档案平台建成投用。该平台集存储数字化、审批流程化、利用智能化于一体,档案单次查阅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小时缩短至10分钟,让足不出户查档案从不可能变为现实。 数智化档案平台项目于2022年10月启动建设,齐鲁石化信息中心以中国石化档案管理系统为总体框架,集成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先后开发了行政类、党群类、基建类等12个档案线上查询流程,整合共享档案资源,创新了“档案+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档案管理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齐鲁石化档案馆始建于1995年,现馆藏档案71.8万卷(件),从1987年3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到如今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档案内容丰富广泛,在公司改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每一次查阅档案都会造成轻微磨损,这不利于实体档案的保管。”齐鲁石化信息中心情报档案室副主任盛晨曦说。为了延长实体档案寿命,2016年~2022年,齐鲁石化信息中心用7年时间完成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将纸质档案电子化,形成电子档案764.3万页。 扫描后的电子档案,利用云技术全部上传到该公司云存储平台,实现安全、完整、智能、高效的云存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存储,不仅为延长档案寿命上了保险,也为后续建设数智化档案平台创造了必要条件。 “档案查阅审批流程是非常严格的,一整套流程下来,最多的时候能盖5个公章,如果审批人员开会、出差,审批周期会更长。”情报档案室档案管理员田丽杰说。在过去,查阅人员首先需要填写档案查阅审批表,然后逐级审批、盖章,还要到档案馆办理查阅手续。此外,齐鲁石化各生产厂地理位置分散,距离档案馆较远,去一趟档案馆相当不便。 针对上述问题,信息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开发了线上审批业务流程,档案查阅审批环节全部在线上完成,省去了查阅人员跑现场这一环节,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审批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还配套了移动端应用,审批人员在会议间隙、出差等情况下,用手机即可轻松完成审批,大幅缩短审批周期,工作效率实现质的提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