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评审团都关注了什么?

2023年07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时间到!请选手停止演讲!”在现场倒计时归零的瞬间,主持人果断打断了台上侃侃而谈的创始人选手,把舞台的主导权从企业选手转移到了现场评委。

紧张的节奏、技术的干货、商业应用的交流与探讨……一场氢能企业的路演在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的首场预赛现场上演,选手与评委针对氢能全产业链领域的不同问题各抒己见,你来我往。

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分为报名、初审、预赛、总决赛4个阶段,计划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助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发展。

首站鄂尔多斯为本年度首场预赛之地,30余家优秀企业和项目分为制氢组和分销与安全组进行激烈比赛,20余位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专家组成评审团,他们都关注了什么?

制氢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俞红梅、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广、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等3位技术专家对氢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十分关注。当参赛企业和项目提到碱性电解水制氢体系、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技术、太阳能电解海水制氢技术等多个绿氢技术路线时,3位专家针对绿氢技术路线的安全性、高效性等细节频频发问:新技术产品的寿命考察了吗?公司技术的优势在哪里?跟其他技术路线相比,在安全、成本、效率、效能等方面有什么优势?面对评委们的提问,大部分参赛企业的选手给出了专业、客观的答复,以数据或事实佐证观点。比如有选手回复:“在成本、效率方面,我们通过优化隔膜材料,进一步拓宽了利润空间,目前已实现了4千瓦时/标准立方米的目标。”

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吴荣斌、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娅等6位投资机构专家,则更关注制氢技术背后的商业市场。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副总刘昀非常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就企业的战略规划落地、近年目标市场、经营收入和利润趋势进行了提问。

分销与安全组——

中国氢能联盟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级动力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马天才,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建国,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研究员李海文等3位技术专家,以及国华投资开发资产管理 (北京)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力、中国华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党政、国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冰等6位投资机构评委,则更关注参赛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选手从技术的角度回答:“核心竞争力第一是硬件水平,第二是有自己的燃料电池测试实验室。”有选手从商业的角度回答:“商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价格,第二是产量,第三是消纳。”

一场场争分夺秒的比赛紧张进行,电解槽、复合隔膜、隔膜压缩机等专业名词,以及盈亏平衡点、市场占有率等商业用词,都在选手与评委们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重复出现。当最后一场项目路演落幕,2023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的首场预赛圆满结束。本次大赛为氢能产业搭建了探讨产业未来的交流平台,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共同见证了中国氢能创新生态力量的诞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