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全球正进入“氢2.0”时代2023年07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矿藏资源消耗型向天然资源再生型转变,碳氢燃料的开发利用方式从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转变。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系统,也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需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氢能作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氢能发展各具特色,不同的发展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 截至去年底,全球“纯氢”产量7500万吨/年,主要用于化工精炼、合成氨等领域。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2年氢气产量约3353万吨,氢气供需格局保持稳定,化工及炼化用氢快速增长。 从制氢路线来看,美国氢气主要通过无CCS技术的天然气制成;我国以煤制氢为主,其次分别为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 氢的转化方式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转化效率高。燃料电池出货类型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主,车用和固定式发电应用是目前两大热点。 截至去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67315万辆,国外基本都是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为辅;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商用车,保有量达到12682辆。 氢能不利于存储、液化成本高等难题限制了氢能远距离输送,全球正进入“氢2.0”时代,氢能产业向绿氨、绿色甲醇、天然气管网掺氢等方向发展。美国、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氨”纳入政府能源战略;中国作为传统合成氨生产大国,在绿氨生产和氨能利用方面正在积极发力。“氢经济”与“甲醇经济”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彭苏萍指出,从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产业动态来看,电力是目前除交通应用外发展最好的领域。燃料电池可在固定发电、备用电源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727座在营加氢站。我国在营加氢站245座(建成358座),供氢产业的社会投入强度显著加大,加氢站数量持续增长,除西藏、青海、甘肃外,实现了加氢站覆盖。 我国需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化发展道路,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障发展,彭苏萍建议加强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产业政策、安全监管及技术标准体系;加大对氢能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补贴政策及金融支持力度;国有资本应坚持稳妥有序进入、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建立氢能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自主化长效机制。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