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感动石化”的力量2023年07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守娟
杨守娟 时光回溯到十年前。2013年3月29日下午,北京。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第一届“感动石化”颁奖典礼在中国石化总部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一群有梦想但没有经验的石化媒体人,正在实施他们准备感动公司内外的计划。现场观众为所有在京的党组领导、总部各部门领导、企业员工代表,外请嘉宾包括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和各大媒体记者等。 “感动石化”成功了!从此,中国石化多了一个典型宣传品牌,一个党建品牌。 “感动石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选择的成功。 “感动石化”团队在策划以什么标准评选人物的时候,不断总结摸索。我们认定,评选“感动石化”人物的唯一标准就是“感动”。到底什么是“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感觉。也许,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为“感动”下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人的职位有高低,岗位有不同,收入有多寡,成绩有大小,但是,“感动”和这些统统无关。 “感动石化”的感动,一定是令人敬于心,暖在心的。一个能够感动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心里想着别人的人。感动我们的一定是我们想做还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做到的“利他”的事情。“感动石化”人物并不是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闵恩泽院士、陈俊武院士的爱国奉献让我们热泪盈眶,隐姓埋名捐款的李记、坚忍不拔扛起生活重担和岗位重任的曹湘莉,也同样让我们潸然泪下,还有默默无闻坚守生产一线的采油工人薛梅、奋战西部大漠的年轻海归博士邓尚,也令人敬佩,令人感动。 “感动”润物无声,“感动”又充满力量。在“感动石化”颁奖典礼进行的同时,许多石化员工在微博、微信上写下感言,“小草一样的平凡、青松一样的坚强、茉莉一样的芬芳。感动得哭了”“无论是院士还是年轻的石化人,一个又一个关于创新、坚守、奉献的故事让人感动,而一个又一个坚毅的面庞组成了石化的样子”。大家表示深受鼓舞,要向“感动石化”人物学习。 “感动石化”不仅感动了石化人,还产生了“破圈效应”。我山东老家的一位远房亲戚,是个农民,很朴实,看了“感动石化”的直播后,给我发来信息说:“嫂子,以前知道你在中国石化工作,只是感觉中国石化是大国企。看了‘感动石化’,我才知道中国石化有那么多好人啊,看得我都流泪了,真是都挺不容易的。” 新时代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肩负着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新使命,石化人在加油,在奋进,“感动石化”在继续。 (作者系中国石化报社社长、总编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