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西南管具

科技自立自强 保障勘探开发

2023年06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 岩 刘秀云
16.8K

西南石油工程员工正在加工钻具。 胡海涛 摄

    □孙 岩 刘秀云

    近期,綦页深1井、威页28平台、威页30平台等施工现场好消息频传,西南石油工程多支钻井队伍创造了20余项施工新纪录。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高质量的管具产品和技术服务支持。

    多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积极开展跨界科技交流合作,强化行业内外科技资源转化应用,有力保障超深井勘探开发。

    解决“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步伐加快,深井、超深井、“三高”气井越来越多,钻具不仅要经受拉、压、弯、扭等复合交变应力的考验,还要承受钻井液及返排物的冲蚀和腐蚀。因此,“小接头、大水眼”“高抗扭、双密封”“防硫化”的双台肩钻具,成为应对高温高压和复杂介质等多重挑战的“深地利器”。

    此前,该类型钻具特殊螺纹维修在国内属于技术空白。“问题不解决,就始终受制于人。”西南石油工程依托叶顶鹏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专项攻关团队,聚焦数控车床起始螺纹对刀难题,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数控车床维修双台肩钻具特殊螺纹维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为钻井提速提效、酸性气田开发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凭借该技术,西南管具打响了品牌,连续多年在西北管具技术服务市场占有率与考核排名第一。

    该公司还积极拓展产业链,研发形成了一整套油套管特殊螺纹的加工检测配套技术,先后取得了天钢、宝钢、常宝公司油套管特殊螺纹的加工授权,练就了业务发展的“独门绝技”,确保了在管具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

    抢占研发制高点

    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之本。近年来,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围绕抢占研发制高点,坚持“高位嫁接、协同创新”研发思路,积极参与特殊螺纹、节流管汇抗冲蚀等技术的研发,协同攻关核心技术,打造井下利器。

    其中,该公司紧抓天然气大发展契机,成功研制出直径108毫米、承受最大工作压差105兆帕、耐高温205摄氏度的RTTS封隔器产品,并形成了核心技术体系,为研制系列高温高压测试封隔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超深酸性气井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的行业空白,为川东北、新疆顺北超深井试气和储层改造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自动智能提效率

    “尽管我们已实现了诸多技术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很多领域仍亟待攻关。”油田工程服务分公司党委书记叶顶鹏认为,自动化、智能化是解决现有技术难题,进一步做精、做强、做优管具业务的重要途径。

    今年以来,该公司在研发初代钻具自动清洗装置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并推广第二代钻具自动清洗装置,进一步创新优化钻具仓储方式,简化检测、维修作业流程,单班产量提高50%,劳动强度明显降低。该装置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17万余根钻具清洗作业。

    同时,该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依托激光测量、检测、切割等技术,完成了数控激光油套管筛管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筛管加工效率,并持续开展大口径管螺纹生产工艺技术、智能钻杆芯片研发,更好地为钻井提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保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