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国内油品销售企业第一份油品业务广告2023年06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黄嘉莉
□黄嘉莉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在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毗邻港澳、面向海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广东最先嗅到其中的商机。深圳、珠海、汕头特区相继成立,带来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澳地区、海外企业投资贸易的蓬勃发展,大批来自港澳的车辆,载着“共同富裕”的希望往来港澳和广东。 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陡增,广东先行先试,利用地方外汇组织进口油料弥补计划分配的不足,同时率先面向港澳市场开展业务。 1981年,一则刊登在香港的油品业务广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广告全部用繁体字宣传广东石油面向港澳客户,主要提供汽油、轻柴油两类成品油。广东石油根据市场需要,提供“港澳购票 内地提油”业务,港澳客户从香港、澳门购买油品后,车辆可以在广州、深圳、汕头三个地市5个提油点提取油品或加油,大大便利了往返内地与香港的公务、运输车辆。 这是国内油品销售企业第一份油品业务广告,深度契合了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企业到内地开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市场需求,是广东石油积极适应市场、助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有力见证。 广告中提到的立明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红色华侨背景的香港贸易企业。作为广东石油在香港的代理商,该公司时任董事长蔡演雄也以一生的红色奋斗,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祖籍广东丰顺、泰国华侨蔡演雄,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体育兴国”的韧劲为国争光,新中国成立后,在香港投身“实业报国”,立明企业有限公司与广东石油联手开拓“港澳购票 内地提油”业务,为外商、港商投资建厂、开展贸易提供便捷高效的加油服务。 先行先试、开拓市场,携着红色基因的广东石油,见证着历史,参与着历史,也书写着历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