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生物基燃料

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链构筑是发展重点

2023年06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生物基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萃取或转化得到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包括生物天然气、生物乙醇、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目前,生物基燃料在全球范围均受到广泛重视,被赋予重要的能源战略定位。世界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其中美国、德国、巴西等国的生物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较完善。美国政府实施以美国农业法案为主的一系列立法、规划和政策制定等举措,通过联邦资金投入建立起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体系,并对生物质能相关研究和生物燃料进行资金支持,持续推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目前,生物基燃料也被我国列为能源行业转型发展重要方向。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此外,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也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和生物天然气产业。

作为燃料来源,生物质高值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燃烧发电,具有秸秆利用率高、减少传统能源消耗、产生的电力便于远距离输送等优点,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产生物质发电并网装机容量2952万千瓦,年提供的清洁电力超过1100亿千瓦时,减排量超过8600万吨。二是生物质厌氧发酵,目前国内已建成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7700余项,产能约13.7亿立方米/年,供气47.8万户。其中,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数量超过20个,年产气量超过3亿立方米。据测算,目前生物天然气的使用相当于替代标准煤超过160万吨,减排量超过400万吨。三是气化-费托合成液体燃料,目前工业化应用项目数量有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