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任“重”道远

——起重与吊装的故事
2023年06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见明 田元武 王煜博
16.8K

2023年4月9日,经过2小时21分钟的吊装作业,宁波工程公司EPC总承包的镇海基地二期油制氢项目首台超大设备——净重557吨、吊装总重量741吨的硫化氢浓缩塔,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成功“拎”吊到位。张见明 摄
2013年7月5日,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在万华烟台工业园,成功吊装1680吨的丙烯塔,完成首吊。 邹庭龙 摄
2022年11月16日,安庆石化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项目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核心设备——反应器封头模块在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平稳操作下成功封顶。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重油催化裂解装置,是中国石化自有最新RTC技术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核心设备“催化两器”总重4500多吨。 张利宽 摄 王煜博 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型吊装作业时需要人拉肩扛,将固定桅杆的钢丝绳拽拉到位。张见明 摄
1987年10月,在高桥石化1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区,中国石化三建公司(现宁波工程公司)利用双桅杆,吊装同轴式两器(反应器、沉降器)。张见明 摄
20世纪90年代,8吨汽车吊和16吨汽车吊是施工作业的主要设备。张见明 摄
1991年6月12日,国内第一套加氢裂化装置重560吨国产化反应器成功吊装。 张见明 摄
镇海基地一期建设中,施工人员在进行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模块化转场作业。 陈卫民 摄
大吊车机组司吊是整个吊装作业的核心,参与整个吊装方案的制定。 张见明 摄

张见明  田元武 王煜博

力拔山兮气盖世!

每个重大炼化一体化装置建设现场,都少不了大型吊车的身影。这些“大块头”助力大设备拔地而起、稳稳就位,是项目建设中的“狠角色”。

在炼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进程中,吊装行业是长情的陪伴者。他们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也见证着中国石化炼化事业的发展。

2000年之前,吊装一台大型设备往往需要半年的准备时间。工程建设单位大多数采用抱杆技术,手拉肩扛固定桅杆。随着相关设备的筒体直径超大、长度超长、重量超重的非标设备越来越多,炼化企业对安装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费时费力费人工的作业状况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大型吊车便逐步登上舞台,也如同一个个见证者,守望着我国炼化事业的发展进步。

2002年,当时的中国石化第三建设公司(现宁波工程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工程建设市场大型、特大型超限设备吊装领域的商机,当机立断融资购买了当时亚洲吊装能力最大的德国德玛格1250吨履带式吊车。

这台大型吊车在当年成功吊装高桥石化上海炼油厂642吨和604吨重的加氢裂化、加氢精制两台反应器,并在众多大型项目上大展身手,也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内工程机械制造水平攀升,为雨后春笋般的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3年7月5日,由十建公司与徐工集团联合研发的世界上单台起重能力最大的履带式起重机——4000吨级XGC88000起重机成功启用,实现了我国在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研发制造的新突破。

2015年3月,中国石化专业重组成立起运公司,坚持走专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全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家能源产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如今,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屡屡出现在炼化一体化装置建设现场,肩负重任,稳步向前,为我国炼化企业的发展贡献“大”力量,展现“力”风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