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人间有爱 暖意常在2023年05月2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玉香 张素军 林圣泽 蓝 星
工作中、生活里,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令你感到温暖甚至充满力量。可能是遇到挫折时同事的一句鼓励,可能是心情沮丧时家人的一个拥抱,也可能是手足无措时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那些温暖的瞬间会留在心底深处,时时被记起。每每想起,这份温暖仍然会激励我们奋力前行。 张玉香 3月底的一个下午,我接到姐姐电话,说老父亲病重,让我赶快请假回家。 我决定从单位直接走,把包翻了又翻,一遍又一遍确认身份证收存的位置。 可打车出发去高铁站,车已开出几百米,还是发现出了岔子,翻包和口袋竟然都没找到身份证。 打电话问邻桌同事,说就在我办公桌上。“你别着急,我这就给你送去。”他匆匆说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出租车折返,距办公楼还有好远一段,就看到他正往我行进的方向奋力奔跑。不知跑多急,把身份证递过来时气喘吁吁:“香姐,别急别急,来得及。” 我们一个办公室5个人,给我送身份证的是唯一的男性,天天见面互相调侃,没见过他这么紧张的样子。想到他腰椎做过大手术,本就不能剧烈运动,我竟是眼眶一热。 我所在部门有个常规动作,谁的作品在外部媒体刊登了,领导就会截个图展示到工作群,大家都会用鲜花和掌声的表情刷屏。 父亲离开后,在老家等待出殡的那段时间,看部门工作群里有了些变化,再有作品发表,领导只是发个截图让当事人做个记录。 以往常见的祝贺表情一个都没有,一连几日都是如此。想必是领导同事们无法到场吊唁,就以这种方式陪着我度过心里最难受的那段时光。 我当时就想,自己是有多幸运才能遇见这些同事,在亲人离世内心无助的时候,有人为你默默守护,在千里之外努力传递温暖的力量。 一直觉得企业文化比较抽象,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竟无比感谢这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它能滋养人心、激发活力的温暖力量。在最关键的时候,是它让无助的心找到依靠。 的确如此,在我们的企业,有很多充满温情的软文化。 比如运行部有一些员工是本单位默认的红白理事会会长,协助家有喜丧事的同事处理非常事宜,协调休班在家的职工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 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是莫大的心理支撑。 再联想到企业大的帮扶走访,病床前的一声关心问候,困难时雪中送炭的资助,除了当事人自己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其他员工也会把这些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内心多了温情,便对企业有了信赖和归属,想去实实在在地为之做点什么。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本就是人心换人心,以真换真,你宽容一点我大度一些,你扶我一把我帮你一程,团队也是如此。 你有真挚我有感恩,你有关怀我有回馈。企业用心打造平台,员工就会用努力做出回报。团队因温暖而聚力、因有爱而强大。(作者来自沧州炼化) 挨了一脚 挺高兴 张素军 20岁时,刘华成了石油工人,在华北石油局第四物探队干放线工。那时的他是个毛头小伙,正因为“毛”,还曾被班长老胡踢过一脚。 2001年,物探队在内蒙古草原打眼放炮,做地震探测。草原天高地阔,牧人放牧,马儿吃草,牧人骑在马上,打着呼哨跑来跑去,看得刘华心里发痒。 那天他测线收工早,而其他人测线任务还未完成,他就想骑骑马,过一下策马扬鞭的瘾。 牧人看他跃跃欲试,笑着把缰绳递给他。刘华学着牧人的样子,跃身上马。开始挺享受,但马儿越跑越快,渐渐招架不住,想勒缰稳住马儿,谁知踩“刹车”变成了踩“油门”,马儿不仅没减速,反而飞奔起来。 就这样跑了一阵,马儿终于跑累了,喘着粗气慢下了脚步。刘华心喜,趁机掉转马头,可搭眼一望,却傻了眼:天苍苍野茫茫,哪里还有工地的影子? 好在老马识途,马儿驮着他,又跑了一阵才重新回到牧人身边。此时天色近晚,物探队早已收工回营。 那年月没手机没网络,刘华成了掉队的孤雁。牧人邀他同往蒙古包,他不敢去,怕队上的人回来找不到他。眼见暮色降临,又不敢原地过夜——草原夜寒,还有野狼出没。 四周一望,见远处有片玉米地,倒也是个藏身之地。他走过去钻进地里,薅了些杂草铺上,和衣睡下了。 迷糊到半夜,肚子开始咕噜叫,起身烤了穗玉米,胡乱啃了啃。此后睡意全无,瞪眼只盼天亮。 刘华不知道,那晚跟他一样没睡好的还有班长老胡。 那天大家回到驻地已经很晚了,谁也没注意队上丢了个人,直到夜里睡了一觉才有人发现“刘华的铺是空的”。 听说刘华丢了,老胡急了眼,没等天亮就带人带车上了路。 庆幸的是没费太多周折,一行人很快找到了刘华。 见他从草窝里爬出来,头上沾着草棒,老胡气不打一处来。又听说他是因骑马贪玩掉队的,更是火冒三丈,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脚:“你小子,活该让狼吃了!告诉你,你出来是工作的,不是来玩的!” 见老胡气极,旁边有人劝:“算了,他还是个孩子……”还有人推搡刘华:“还不赶快认错,老胡为你可是担了一路的心,怕你饿,还专门给你带了吃的喝的。” 刘华知道自己错了,低着头悄悄拿眼角瞟老胡,见老胡虽然“横横的”,脸上却带了关切:“也不全怪你,怨我粗心。下次都长点教训!行了,吃饭吧。” 捧着温热的饭盒,刘华红了眼圈。虽说挨了一脚,心里却很高兴,因为老胡又恨又爱的样子,让他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作者来自中原油田) 虽说挨了一脚,刘华心里却很高兴,因为老胡又恨又爱的样子,让他看到了父亲的影子。 ?那碗面 依然热气腾腾 林圣泽 2021年,我竞聘成为浙江温州石油滨海油库主任助理。基层的工作很忙,一天天总是马不停蹄地转,加上经常熬夜,心中烦闷的情绪如同野草般生长,压也压不住。 4月的一天,由于保供需要,油库需要连夜完成油轮入库、出库,接卸后需要马上验仓离泊,给后续油轮腾出泊位,节奏格外紧张。 凌晨3点昏昏沉沉躺下的我,又被5点半的闹钟从昏昏沉沉中唤醒,耳中的嗡鸣仿佛闹铃的回响。 骑行去码头的路上,看见朝阳正驱散清晨的薄雾,洒下一片金亮色的光,把江面渲染出一片金黄,波光粼粼,甚是美丽。我刚才还烦躁的心中突然一片平和。就想,有时我们太过匆忙,太过习以为常,反而忽视了身边那些小小的美好。 从码头验仓回来,饥肠辘辘。7点食堂开门,点了一碗面,准备先恢复点精力再继续干活儿。然而,比面先来的,是对讲机里的任务。 “林主任,发油台突发故障,发油系统未响应崩溃了,油发不出来,你赶紧过来看一下吧!” “老陈,面帮我放一下,我去处理点情况马上回来。”丢下一句话,我风风火火地赶往发油台。 还好,只是网络突发异常导致的系统故障,15分钟就解决了。那碗面应该还是热的。 “林主任,油轮化验结果预计还有10分钟完成!”今天这口热面看样子是吃不成了。 8点,油轮接卸完毕后,我返回到库区,想想那放置了1个小时的面条,冰冷、膨胀、难以下咽,内心沉积的各种不适又翻江倒海起来。 然而,食堂里,放着的却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老陈,你把我原来的那碗倒掉了?这可不行,我再付一碗面钱!”说着,我便掏出饭卡。 “主任,没倒掉!你去发油台时,建东说等你回来面都要凉了,他就吃了那碗面,让我再煮一碗。后来,方顶过来又说你去码头了,就把第二碗吃了。几分钟前,他跑来说,你快回来了,让我再煮一碗等嘞。” 我心头一暖,所有的阴霾忽然烟消云散。是他们,是我可爱的同事们,是和我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的人,用默默的关心驱散我心头的阴霾。 平时我们为琐事所困,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却常常忽略了身边人的关心,就像人们忽视太阳,习以为常到发现不了它的美丽和温暖。 “老陈,你今天煮的面特别好吃!吃得我特别暖,有力气!” (作者来自浙江石油) 那些和我一起奋斗、一起努力的人,用默默的关心驱散我心头的阴霾。 记忆深处的 一抹甜 蓝 星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负责一档叫《鲜红的旗帜》的专题栏目,主要宣传企业每年评选出的模范人物和集体。 当时用的还是模拟磁带,每次出门拍摄都是左手拿着三脚架,右边肩膀背着大袋子,里面装着录像机、替换磁带、备用电池、话筒等。 那次我到了采访地点,刚准备录制,采访对象就被一个电话喊去开紧急会议。 当时我的工作经验少,以为紧急会议就是时间短的会议。采访对象走后,我就坐在中控室里等着。 中控室很大,除了内操监盘,还连着外操间、休息室等。每个进外操间和休息室的人都要从中控室穿过。 那天可能有大的切换操作,来来去去总是不断人。一个小时过去了,采访对象丝毫没有要回来的迹象。 而我像个“吉祥物”,每个进出控制室的人都会瞅我一眼。这让我既尴尬又无奈,也很无聊。想到被浪费掉的时间,心情又特别沮丧。 “一起吃点水果吧。”此时,耳边响起了一个温和的女声。抬起头,是采访对象的同事,手里拿着保鲜盒,里面有切好的哈密瓜。 采访对象匆匆离去,并没有拜托同事照顾我。定是她看出我的坐立不安,才过来安慰。这宛如天籁的声音,瞬间把我从如坐针毡中解救出来。 尽管是不熟的人,我还是拿起牙签扎水果吃。冷藏的哈密瓜又甜又凉,让我焦躁的心一下子就平和了。 “今天上班操作切换频繁,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水果。刚交完班,喊着你帮我打扫了它。”小姐姐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边吃边聊中我了解到,采访对象之所以开紧急会,是因为产品数据出现了波动,车间在进行紧急调整。 吃完水果,小姐姐又热情地给我介绍了每名操作员,还拜托外操员带我走了一遍巡检路线。“你拍摄的不是他一个人,是我们这个岗位。”小姐姐话语温柔而坚定。 那天由于采访对象太忙,拍摄终归没能进行下去。但小姐姐这样的安排,让我对采访对象的工作有了更多直观认识,在拍摄和编辑中对镜头的选取更加有的放矢。 哈密瓜的甜和小姐姐笑容的甜,汇成了我记忆深处的那一抹甜,至今仍能给予我向前的力量。 (作者来自天津石化) 生活工作中难免遇到挫折,每当这时,记忆深处那盒沁凉的哈密瓜,反复咀嚼,总能让我产生一股向前冲的力量。 “别怕,有我们呢!” 曹俊 5月16日,大漠初夏的太阳一出来就老高。 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完测所54岁的测井高级工程师王勤聪和同事一起,从新疆轮台基地往托甫台赶。正在钻进的一口油气井需要中途测试,按昨天的约定要中午12点准时测井。 可当他们发现走错路的时候,已经11点半了。作业的设计方不到场就不能开工,手机里,现场电话一个劲儿催。 司机忙不迭道歉,说自己刚从乌鲁木齐过来,才出了两三次车,塔河的路实在不熟。 塔河油田是在一片戈壁滩上建起的,40年时间,密密布下4000多口油井,走错路是常事。只是今天的事急,走错路让人特别窝火。 窝火就忍不住抱怨,同事说:“我还以为你们司机都认识路……” 听得出,这火压了之后还透着不满和责怪。 王勤聪悄悄拉了一下身边的同事,然后安慰师傅说:“没事,我在戈壁上跑了30多年,还经常迷向呢。” 虽然心里也着急,但因戈壁上不确定因素太多,她已习惯了意外,也深知这些在大漠深处工作的工友的不易。 王勤聪是新疆长大的油二代,一直生活在乌鲁木齐,大学毕业才来到西北油田705基地地质大队干测井。虽说对戈壁、油田有些了解,但初到戈壁滩依然让她感到难以适应。 工作单调,生活枯燥,特别是工友们说话还很冲。那时候,坐吉普或者测井车上井,车里没有空调,车里永远都是一股子汗味。 一天,她和一起分来的学姐去现场测井作业。回来时,经过一个漫水桥。车走到漫水桥中间,忽然轰的一声,接着就看见远处的洪水卷着1米多高的浪头滚滚而来。司机急踩油门想冲过去,却瞬间熄了火,车被困在大水中。 接着,车摇晃起来,洪水将车往路基下面推。她和师姐哪见过这阵势,早吓得说不出话来。 戈壁上的洪水并不来自降雨,而是雪山融化造成的,因此特别令人猝不及防。 身边的男人们却没有一丝慌乱。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她俩从驾驶室拉到车顶上,又把精密仪器转移出来,再把她俩和仪器围在中间。还有人不断安慰她们:“别怕,别怕,有我们呢。” 司机师傅40多岁,胡子拉碴的,心却比谁都细。在大家转移仪器时,就拿出了一截电缆,把王勤聪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把师组绑在另一个会水的小伙子身上。 被洪水围困了1个多小时,什么准备都做好了,却因一辆吊车路过,让一切准备变得似乎“多余”了。 不过,这场虚惊却使两个情窦初开的姑娘认识了真正的男人,最后各自选择嫁给了戈壁上的石油汉子。 王勤聪现在已经成了油田知名的测试专家。她到今天都对一线的这些普通的工友充满尊敬和理解。她知道,那些浑身透着汗味还有几分邋遢的兄弟,看着平平常常,关键时候,值得托付! (作者来自西北油田) 她对那些浑身透着汗味的兄弟满心尊敬。这些看着平平常常的汉子,关键时候,值得托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