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产销研联手增强
国际市场竞争力

2023年05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嘉宾:

上海石化合成树脂部总工程师、合成材料研究所所长 周 浩

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合成树脂部专家 曾宝忠

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浙大宁波研究院化工分院副教授 任聪静

问:目前上海石化管材树脂在国内外处于什么水平?

周 浩:目前,上海石化的管道料是国内最好的,质量稳定、牌号齐全,可应用于普通水管、燃气管、大口径水管、核电管等,产品覆盖国内管材市场。不过,上海石化的产品虽然在品质上与高端进口料看齐,是国产王牌产品,但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国外知名企业北欧化工、英力士、道达尔、巴塞尔等凭借技术、质量、规模、品牌等优势,占据国外及我国燃气市场主要份额。所以,我们还需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问:目前PE100管材料和PE100—RC管材料市场前景如何?

曾宝忠:PE100-RC具有优异的抗慢速应力开裂性能,可提高管道的安装速度,是PE100管材专用料的升级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我们要坚持精耕细作,专注企业新材料推广,全面深化与燃气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新产品研发和下游客户应用开发的有机融合,发挥MRPC(产销研用)一体化作用,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进程。

问:面对差距,未来,上海石化管材树脂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 浩:上海石化未来将在以下四方面发力。一是实现产品性能升级换代,根据现有工艺,用己烯代替丁烯作为共聚单体,大幅提升产品性能。二是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每一个批次都要兑现对用户的质量承诺。三是加强市场推广和用户服务,通过与中国燃气管协会、销售公司等多方联动,加大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四是走出国门,抢占国外市场。国外产品打入我国市场,占据了大半江山,我们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放眼全球,紧盯国外市场。继前期高密度聚乙烯燃气管道专用料成功出口新西兰、澳大利亚后,2022年底至今,上海石化又与俄罗斯、印度签订了订单,且产品出口售价要比国内高,在提升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问: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高性能聚乙烯管材树脂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曾宝忠:上海石化燃气管材料采用北欧化工技术生产,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经过长时间的推广与应用,在国内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且品质稳定,深受管道材料用户的欢迎。然而,由于国内燃气管材料市场的特殊性,目前国内燃气管专用料市场仍被进口产品占据,我们还需联合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加强与燃气协会的合作,尽早推动燃气管专用料获得以G5+为代表的燃气行业企业的认可。

问:作为主要的合作研发单位,此次与中国石化合作有什么感受?

任聪静:浙江大学和中国石化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始终聚焦国家、社会和行业当下重大技术难题,从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作为科研攻关课题,打通“凝练出题—基础研究—中试验证—设计放大—生产实施”的科研育人渠道。

面对高等级聚乙烯管材料市场缺口巨大并且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浙江大学和上海石化等联合攻关,经过近20年的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形成了高性能聚乙烯管材料生产新技术,在上海石化2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上成功开发了PE100和PE100—RC管材料,成为中国聚乙烯管材料技术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上海石化和浙江大学以项目为抓手,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项目依托浙大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依托上海石化的企业平台和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动的优势,联合科研、联合育人,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打破了高等级聚乙烯管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有效服务“国之大者”,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